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石斌 潘庆芳 余威
初夏时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黄冈、孝感、咸宁等地美丽国省道,沿途风景美、产业旺。
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构建起更加畅通、安全、绿色、智慧、美丽的普通国省道公路网。一条条美丽公路蜿蜒盘旋,串起青山绿水,乡村振兴图景扑面而来。
绿起来、美起来
一道绿色美丽风景线
G230国道纵贯湖北,在红安县有85公里,为23米宽的双向六车道。行驶在平坦、干净的国道上,一路生花处处景,路衍经济别样红。十字路口的“边角余料”,在这里变成红色口袋公园,成为美轮美奂的风景长廊。
古峰岭平交路口是其中一座口袋公园,取名红星广场。占地8000平方米的场地种植着桂花、朴树和红枫等树木,令人赏心悦目。由彩色混凝土制作的大五角星格外醒目,一条象征“三农”的麦穗带贯穿广场,绘出红土地上的美丽画卷。“虽然广场要到9月份建成,但现在已有不少游人在这里打卡拍照。”红安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
红色老区,绿色发展,G230国道就是其中的一位“俏姑娘”。红安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以“第一将军县、永葆红安红”为形象定位,投资6500多万元,在G230国道福田口至长兴段重点打造檀树岗、八一村、古峰岭等5个美丽公路平交路口,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精心设计和规划,巧妙融入纪念碑、五角星等红色元素,成为展示红安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
这是湖北正如火如荼创建美丽国省道的缩影。2023年,湖北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在省交通运输厅统筹下,制定出台美丽国省道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拟用3年时间,以三大都市圈内交通量较大的普通国道和重要省道为重点,强力实施路域环境整治,全力打造“质量好、环境美、服务优、示范强”的干线公路标杆,创建3000公里美丽国省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公路产业线、风情线、生态线、精品线。
通景、链景、融景
一条全域旅游示范带
从福银高速烟店收费站出发,踏上烟店至应城省道,一排排银杏树迎风招展,每隔30米便是一盏太阳能路灯。
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司机陆军将车停在孔子晒书台驿站,他的妻子下车在雕塑前拍照,对沿线风景赞不绝口。
以路串景,是旅游公路最核心的功能。烟应线在安陆市有40公里,将白兆山、银杏谷等景区一线串珠。安陆市公路部门先后建成孔子晒书台驿站等四大交通驿站和唐风小镇等5个景观节点,沿线栽植银杏树等7800余株,草坪绿化8.2万平方米。
在位于巡店镇梅陈村的巡检司驿站,加油站、停车场、充电桩、农家乐、购物中心、休憩长廊、交通公厕等一应俱全,旁边还有一个大公园。“住宿已爆满,现在这里成了当地的商业综合体,村民没事就爱来逛逛。”驿站经营者梅大平高兴地说。
沿线突出全域旅游副轴线功能。在烟应线提档升级中,当地公路部门刷黑路面40公里,铺设彩色路肩、施划道路标面、更新公路标识,安装太阳能路灯1200盏,渠化平交路口5处。
一幅交旅融合发展新图景正在绘就。在应城市杨河镇,烟应线上的杨河驿站亭台楼阁,显得格外精致,旁边万亩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蔚为壮观。指着镌刻着“路畅景美人精神”字样的雕塑景观,杨河镇镇长彭君说,现在驿站变游园,游步道上散步的村民都夸路修得好。
通景、链景、融景,像烟应线省道这样的大美公路正在荆楚大地铺展。据悉,想要成为美丽国省道并不容易,创建评分表中有道路、景观、服务、保障等四大系统,还有路基、路面、桥隧、交安、绿化景观、路域环境等十项指标。目前,湖北已累计创建29条50公里以上的美丽国省道。
人流、物流、信息流流动
一片产业振兴综合体
G351国道在咸宁市咸安区全长53公里,是连接蕲嘉、京港澳、咸通等高速的主通道,双向六车道上车水马龙。“你看,这条路不仅有慢行道和骑行道,还有4处观景台,融入咸安特色的桂花文化、嫦娥文化、湖鲜文化,形成四季有花、全年见绿、处处有景的高颜值路。”咸安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唐德文对记者说。
修建公路,不仅串联风景,还促进产业兴旺。
美丽公路高颜值,提升乡村好气质。“去年村里获评省级旅游名村,有它的功劳。”对门前的G351国道,太乙村党总支书记陈辉津津乐道。他说,依托美丽公路,村里能人返乡种杨梅、开餐馆、办酒厂,村集体收入去年同比增加30万元,原来全村700多人在外省打工,这几年回流了600多人。
在G351国道旁的咸安经济开发区,工厂机器轰鸣,货物进出两旺。“这条国道连接5条高速公路,最近的收费站仅2公里。”该区建设工程部部长张文胜说,281家企业扎堆开发区,交通区位优势是重要因素。
在京东物流供应链咸宁产业基地,一辆辆厢式物流车来回穿梭。该公司总经理冯燕告诉记者,有了便捷的国道,公司运输蔬菜等生鲜实现2小时产地到餐桌,一单快递节省物流成本0.3元,今年下半年计划日均出港达6万单。
经济高质量发展,交通是“先行官”。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通过创建美丽国省道,实现普通公路从“重增量”向“优存量”转变、从建设向养护转变、从畅通路向美丽路转变,不断增进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