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我省启动2024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和“一线的专业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实习生 陈祉旭 通讯员 阮甫文

6月22日,湖北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分享会暨出征仪式在汉举行。

怀揣着实干之心,大学生团队即将出征奔赴基层,运用专业所学,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共同缔造等国之大者与省之要事,在基层一线大舞台开启实践成长之旅。

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

实践贡献青年力量

在湖北,“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是将“思政小课堂”搬进“社会大课堂”,推动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

2023年,武汉科技大学成立“山水梦行”长江流域宜昌段综合治理调研实践队,聚焦长江流域综合治理,团队一行16人进矿山、寻绿水,紧扣水环境治理、生态安全两个主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华中科技大学团委组织70个观察团、140支实践队、来自60多个不同学科专业的1100余名师生,奔赴大科学平台、产学研一线开展科技观察。其中,电气学院的刘昶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井下通信”难题,开展深度研究,团队项目获得“挑战杯”特等奖。

武汉大学中国之治·县域实践调研观察实践队赴恩施、枣阳、洪湖等调研基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撰写11篇调研报告、制作4个调研专题纪录片,为实践地发展出谋划策。“今年我们将再次出发,持续追踪县域治理发展情况,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出青年方案。”实践队员姚淑妍说。

学生们的学习实践,各具特色——

长江大学“信·荆楚”——湖北籍共产党员英雄模范百封书信整理研究团队历时3年走遍湖北17个市州,搜集解读200余封红色书信,形成30余万文字材料。他们对残破书信进行抢救性保护,多次拜访党史专家、书法家,精准还原书信文字,形成的理论成果填补了湖北红色书信系统研究领域的空白。

湖北大学乡村振兴绘梦团奔赴贵州省榕江县,为当地设计文创产品和视觉形象系统,带回“村超”爆火背后“大众体育+民族文化”的乡村振兴范本。

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青柠”志愿服务队先后在全国16个乡镇进行艺术创作,将“艺术”与“乡村”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武汉理工大学团委推动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有机融合,与近百个社区签订常态化实践协议,助力共同缔造。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将“三下乡”融入学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案一体推进实施,打造匠心向党的红色课堂、磨砺技能的铁路课堂、扎根基层的乡村课堂。

助力学校育人和地方

发展双促进

团省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以“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

围绕国之大者和省之要事,实践工作将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展开。确立11个重点专项,积极探索和丰富“学术性”“研究式”“课题型”社会实践,推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支持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防止走马观花式、蜻蜓点水式社会实践。

“让我们以青春之名,担时代之责,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同奋斗,共青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出征仪式现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成员汪熠琳向同学们发出号召,呼吁大家在社会实践中贡献青年力量。

多年来,我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蓬勃开展,每年50余万名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锻炼,逐渐形成“面上覆盖、线上集聚、点上突破”的工作新格局。

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各级团组织将持续加强校地联动、校院联动、共建共享,努力构建“学生人人参与、教师全员指导、部门多方协同”的社会实践工作新机制,引导广大师生将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和感悟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做到服务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与学习研究双提升,助力学校育人和地方发展双促进。

--> 2024-06-28 我省启动2024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8983.html 1 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和“一线的专业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