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蕲春艾灸疗法”传承人——

韩善明闯三关

韩善明正在接诊。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通讯员 陈钰

今年初,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韩善明名列其中。

韩善明,1966年出生于蕲春中医世家,1989年从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后返乡从事中医至今。2014年获评“蕲春艾灸疗法”唯一省级传承人。

只看履历,会觉得韩善明这一生很顺利,他却说:“我是闯过三大关,才走到今天。”

第一关:三十五载中医路

“同班50人,现在还搞中医的不到5人。”科班出身的韩善明,是坚持下来的极少数。

“直到最近10年,中医才逐渐被重视。”韩善明说,当年,他刚被分到蕲州镇李时珍医院,着实过了一段门可罗雀的日子。“接诊量太少,每个月只能领一半的标准工资,温饱都成了问题。”

他也想过转西医,但又舍不得针灸这一门技术。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熬!”

农村人手头紧,性子急,看病最怕见效慢。大学学了十几门西医课,韩善明中西医并重,只为快速解除病痛。慢慢地,小韩医生有了口碑,收入也有了改善。

1999年,蕲春县血防站门诊部改为城南医院,33岁的韩善明被调任中医业务负责人。25年努力耕耘,他将这个十余人的小门诊部打造成小有名气的特色医院,中医业务量占比超过75%。

第二关:五十余稿苦申遗

韩善明不仅坚守住了中医职业,更为蕲春艾灸疗法申遗保留了星星火种。

在他主持下,2013年,“蕲春艾灸疗法”获评省级非遗,成功实现县、市、省三连跳。2014年,趁热打铁冲击国家级非遗,没想到,铩羽而归。分析原因,韩善明直摇头:“当年的申报材料太粗糙了。”

“艾灸虽然应用广泛,但在学界地位不高。”韩善明说,三十多年前,他学了五年中医,针灸课只有一个学期,其中学灸才一个礼拜。关于艾灸的历史典籍和理论研究都很缺乏,让申遗材料准备困难重重。

不足的还有认知。“申报国家级非遗,仅靠李时珍这样的一两个名人远远不够,而是要形成包括历史渊源、主要特征、重要价值和传承谱系等在内的完整体系。”

以历史渊源为例,申报国家级非遗,至少要传承百年且不间断,时间越长,分量越重。虽然李时珍已将蕲春艾灸疗法的开端至少溯源到明朝,但韩善明并不满足。他用《本草纲目》引宋朝医书《陆氏积善堂方》,记有“用蕲艾煮水,可治‘鹅掌风’”的内灸法,将历史上溯至宋朝。还能再往前溯吗?韩善明反复翻阅医书,见孙思邈《千金方》中多处提到艾草,但未点明是蕲艾。他灵机一动,将能找到的孙思邈医书逐一查阅,最终在《华佗神方》中找到三个用蕲艾的方子,成功将蕲春艾灸疗法的历史再上溯至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朝。

通过韩善明的搜集整理,还形成了以雷火神针灸、蕲春大灸、蕲春火灸为代表的灸法体系。6年潜心准备,50余次易稿,2021年,蕲春艾灸疗法终于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

第三关:看破名利守初心

蕲春艾灸疗法升级国家级非遗,给蕲艾产业添了一把猛火。2022年,蕲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韩善明也成为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2020年,就有一家上海企业开出300万元的年薪,要我作独家代言,被我拒绝了。”韩善明说,国家级传承人名单公示后,找他合作的电话更多了。

“本月14日给四川的团队讲课,有500多人。15日是湖南的团队,21日还有蕲艾堂公司的团队,又是一千多人。”韩善明不仅不排斥合作,为推广艾灸,还经常免费在国内外做非遗技艺展示。但他最反感别人借他的名头,沾国家级非遗的光,挣昧心钱。企业要与他合作,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在蕲春经营,二是合规合法,三是要致力推广蕲艾文化。

6月17日清晨7点10分,韩善明就到了城南医院的办公室,门口已候着好几位病人。脑梗患者韩成管从山西远道而来。细细把脉,察看舌苔,询问病史后,韩善明略加思索,开出药方,并安排他住院治疗。等看完第一拨病人,已到8点半,该去查房了。

“只要不出差,哪怕是过年,上午我都在医院。”如果下午没有讲课,他就在家作研究。这些年来,有7万多人读着韩善明编写的教材,通过培训实现再就业,成为收入可观的艾灸师。今年5月,“蕲春艾灸师”入列国家职业标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就业新选择。

“蕲春艾灸疗法是中医之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不立德无以传承。”韩善明说,悬壶济世、传承非遗,是他一生无法推卸的责任。

--> 2024-06-27 “蕲春艾灸疗法”传承人——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8818.html 1 韩善明闯三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