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武穴常态化审计村集体“三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柯鹏 耿文辉

“他们是来找麻烦的,村里事多人少,哪能样样都规范?”两年前,审计专班来到武穴市大法寺镇梅均村时,村党总支书记梅咏超这样想。

“这是审计带来的意外之喜。”去年,村塆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实际支出低于决算价100万元时,梅咏超颇为感激。

短短一年,梅咏超观念为何发生变化?6月1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梅均村,探寻背后的故事。

梅均村有山林2000多亩、水面500亩和多个种养基地,依靠租金等收入,村集体每年收益60多万元,是周边群众眼中的富村。

土地承包给了谁?资金用到了哪里?该村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直接牵涉群众利益,如果管理不好,会引发大量矛盾纠纷。

“梅均村的情况,不是个例。”武穴市审计局干部董斯成说,“三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许多村忽视管理,导致底数不清、监管失位,一些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没有公开决议,也没有招标流程。

2022年以来,武穴市探索建立村级“三资管理”常态化、全覆盖审计机制,聚焦村级财务管理、收支结算、工程建设、资产管理、资源监管、债务管理、民主理财、干部个人情况、群众反映热点和难点问题等9大类问题,全力开展镇镇间交叉审计,每年审计50个村,确保至2026年底审计完成一届任期内所有村(社区)。

武穴市审计局局长杨顺安说,以前,村级财务由镇代管,审计也由各镇来实施,犹如“左手审右手”,审计的独立性和实效性难以保证。现在,由审计机关牵头负责,从各乡镇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若干个审计小组,实行交叉审计,既避免人情干扰,也比聘用第三方节约时间和费用。

有了全流程的专业审计介入,梅均村山林承包合同期限过长、部分集体土地被私人占有、增加工程量未办理变更手续、工程报销票据不合规等问题,很快被发现。

查出问题不是目的,做好“审后”文章才是重点。武穴市审计局一边督促问题整改,做到应改尽改;一边举一反三,对问题进行归类,撰写《农村集体劳务用工支出亟待规范》等多篇审计专报,推动政府出台相关规定,从源头上规范和治理。

“如今,村里的各项事务该公开公开、该上会上会,账目清楚,咱们群众都满意。”梅均村村民桂四娥说。去年,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第三方决算价是250万元,最后实际报账150万元,得益于干群一条心,许多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劳务用工支出大量减少。

--> 2024-06-27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8817.html 1 武穴常态化审计村集体“三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