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黄冈兴起中医药“文博热”

位于蕲春县蕲州镇雨湖畔的李时珍纪念馆。 (湖北日报通讯员 陈祥 摄)

李时珍纪念馆“镇馆之宝”——国画大师蒋兆和所绘的李时珍像。 (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郭斯 南海 吴滕钰

黄冈,药用植物的资源宝库。《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材,黄冈境内就有1180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十大楚药”独占一半。

黄冈,也是历代名医成长摇篮。“医药双圣”李时珍、“脉学鼻祖”王叔和、北宋“医王”庞安时、“御赐医圣”万密斋、“戒毒神医”杨际泰……200多位名医群星璀璨。

今年4月,黄冈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近年来,从公办到企办、再到村办,黄冈兴起中医药文博馆建设热潮。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黄冈正以文化为翅,助力中医药产业振翮高飞。

擦亮世界级名片——

李时珍纪念馆一年游客百万

“用古文写作的《本草纲目》,全书共有多少字?”6月23日,蕲春县蕲州镇雨湖畔的李时珍纪念馆,游客络绎不绝,讲解员石凯的提问,激起了大家的兴趣。

李时珍是蕲春人,其著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全书共52卷,190余万字,配插图1000余张,收录药物1892种,记载药方11096个。李时珍纪念馆始建于1980年,由四贤广场、本草碑廊、生平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六个部分组成,是黄冈建筑面积最大的中医药文博馆,拥有中医药典籍、药材、用具等藏品1万余件。

“镇馆之宝当数国画大师蒋兆和绘的李时珍像。”馆长胡庆华介绍,李时珍生前未留下画像。1983年,为纪念李时珍诞辰390周年,蒋兆和创作的肖像,被公认为“最传神”,从此出现在教材和书册上,为宣传推介李时珍和中医药文化作出了独特贡献。

2018年,蕲春县投资7000万元进行展馆升级,次年接待量达到132万人;今年,该县再投资6000万元,新建环湖路和停车场,预计游客数量会再创新高。

“更好地纪念李时珍,就是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胡庆华说,李时珍纪念馆已经跻身热门景区,参观者最初以医药从业者和老年人为主,现在年轻人和中小学生越来越多。

持续擦亮李时珍这张世界级名片,黄冈正在全力争取在市区建设湖北李时珍中医药博物馆,打造面向海内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发掘本土名医文化资源,是黄冈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一大特色。去年5月,庞安时伤寒疗法非遗馆在浠水县清泉镇开馆,引得众多中医专业学生前来观摩学习。此前,万密斋展馆已在罗田开馆多年。

黄冈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凯介绍,该市在立项、选址、建设等方面向中医药文博馆倾斜,以此打造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黄冈文旅的独特亮点。

企办展馆蔚然成风——

大别山道地药材实力“圈粉”

手指轻轻滑动大屏,任意点开一张图片,中药材的形状、颜色、功效便跃然而出。6月22日,在英山中医药文化馆,几位访客在数字大屏前玩得不亦乐乎。

位于英山的湖北辰美中药有限公司,以生产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为主,去年产值3亿元。2020年,公司投资300万元建立这家公益性科普馆,主要展示当地天然药材,已接待参观者10万余人。

聚焦大别山道地药材,中医药文化展馆几乎成了黄冈实力药企的标配。

既有风干的腊叶标本,也有浸泡的浸制标本,在世界艾草博物馆,全世界132种艾草标本齐聚一堂。这家博物馆由李时珍医药集团兴建,投资约500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艾草文化展示区、手工体验区、“蕲春艾灸疗法”培训区、产品展示区,2022年建成开放。

“艾草标本均委托各地中医药大学采集制作,有南阳的宛艾、宁波的海艾、安国的祁艾等。”馆长王成庆说,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评价艾以蕲州者为胜。而据湖北中医药大学卢金清教授团队研究,蕲艾所含精油、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其他艾草,为传统中医所具备的科技含量提供科学论据。

“投资建馆,既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也为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李时珍医药集团总工程师夏恒建坦言。

在蕲春,全县65家蕲艾规上企业,大多建有中医药文化展馆。在罗田,九资河茯苓博物馆已建成多年;在英山,第一家天麻主题博物馆由湖北英草堂药业有限公司投资,正在装修布展。这些展馆除接待客户外,也面向社会开放。

文化赋能,品牌兴业。短短十几年,蕲艾产业链从无到有,综合产值和品牌价值均突破百亿,黄冈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侧重体验回归自然——

中医药文博馆“冲破围墙”

一个月前,罗田县九资河镇麒麟畈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朵朵芍药花竞相绽放,引来游客争相打卡。“赏药花、游药圃、学药理、品药膳,这里可以体验不一样的药旅之行。”武汉游客王萌说。

去年,罗田九资河镇整合麒麟畈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罗家畈村药史馆、生态药谷观光园等资源,创建“药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每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

让中医药文化从陈旧的典籍中复活,让文博馆“冲破围墙”走进群众,黄冈各地均在探索。

漫步黄州街头巷尾,随处都可以瞧见中医药元素,在城市转角处相遇“蕲艾国医堂”“蕲春艾灸馆”。

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满架黄冈道地药材标本,淡淡的艾草香味……今年3月,在黄州区赤壁北路,第10家由医疗机构开办的“蕲艾国医堂”开馆,市民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药材的“真身”,学习如何辨别中草药,还可以体验艾灸、推拿、拔罐等项目。

“既可学习中药材知识,又能体验中医适宜技术,还可以享受义诊服务。”黄州区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殷思情介绍,“蕲艾国医堂”已吸引附近数千名居民前来体验、探索中医药文化。

黄州区卫健局局长孙辉说,卫健部门通过持续布点“蕲艾国医堂”等方式,致力于在黄冈全域打造“可体验可看病的中医药博物馆”,让中医药之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只有参与、体验、互动,人们才会了解和爱上中医药,才会主动成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黄冈市教育局局长何兰田介绍,中医药文化传承成为该市中小学生研学的特色主题,识药种药,制作香囊艾条,每年参与中医药研学的“小小药农”有数万人。

--> 2024-06-27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8816.html 1 黄冈兴起中医药“文博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