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荆楚理工校企合作班培养学生2800人

“订单式”培养 毕业即就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陈玲 钟绍辉

又是一年毕业季。

6月23日,不少毕业生还在为找工作而彷徨时,荆楚理工学院“三宁班”的20名学生,已走上行业龙头企业——湖北三宁化工的工作岗位。

为积极适应就业形势变化和市场人才需求,近年来荆楚理工学院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深度合作,让学生毕业即就业。

产教融合 企业高管亲自上课

“学校探索开设特色班已有10年。”荆楚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朱昌斌介绍,2014年该校化工与药学院就同三宁化工合作,开设首个校企共建班“三宁班”,正式开启校企合作办学之路。2018年,该校又与上海美维口腔医疗管理集团合作,开设“美维班”。

随后,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该校与当地大企业共建“蓝桥班”“长城班”“亿纬动力班”“金龙泉班”等订单班。截至目前,各类订单班增至12个,累计培养学生2800余人。

该校还抢抓政策机遇,开办了“乡医班”,每期170人,五期共850人,已毕业三期。

该校“凯龙班”负责人徐耕介绍,订单班面向大二以上年级、与企业需求相关专业的学生,经企业面试通过后就可入班。学生除正常上所学专业的课程外,还利用晚上或周末加开特色课程。如“凯龙班”课程包括企业文化、安全知识、行业状况和发展前景等,学生主要来自化工、电气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授课教师均为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

“三宁班”每年30人,特色课程主要结合煤化工、磷化工的特点展开,前几年由企业技术骨干授课。该校化工与药学院化工系主任祝阳介绍,为适应企业需求,学校老师主动以三宁化工的装置设备标准为标准,编制了实践教材,让产教融合走向深化。

订单班的学生除加开特色课程外,还走进企业车间,培训后带薪见习,熟悉行业工艺流程。

学生毕业即上岗 上岗就能胜任

6月22日,凯龙化工集团子公司楚兴化工车间内,技术员吴浩一丝不苟地紧盯各生产环节。

吴浩是荆楚理工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学生,在“凯龙班”学习后,2022年进入凯龙化工集团,成为硝酸铵复合肥事业部质监员。

楚兴化工生产硝酸、硝酸铵类产品,涉及高温高压、有害气体等,每个环节技术指标控制十分严格,有些指标超过0.01,就可能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进入公司仅两年的吴浩,却干得井井有条。

凯龙化工集团人力资源政治工作处处长邵美荣介绍,通过合作办学,近三年荆楚理工学院有48人进入公司工作,多数是技术岗,个别在财务或办公室,他们进入公司后基本都能快速上岗并胜任工作。过去,公司大多到武汉等地招聘,因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存在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有效化解了这一难题。

“在‘凯龙班’学习实习后,毕业就在家门口的上市公司就业,很开心。”荆楚理工学院学生王乾坤毕业后进入凯龙化工集团子公司担任技术员,因表现突出,今年已转入子公司技术质量部工作。

为鼓励“凯龙班”的学生努力学习,6月6日,凯龙化工集团还为2023年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了奖学金,奖金总额达50500元。

湖北三宁化工职校校长、前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陈开红介绍,近10年来,荆楚理工学院累计有200多名学生进入三宁化工工作,目前还有120多人在岗。这些学生刚入职时,主要担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职务,因前期有在“三宁”班学习的经历,大多很快进入角色。其中,文泽毅等一批学生快速成长,走上中层领导岗位或成为技术骨干。文泽毅2016年从荆楚理工学院毕业入职三宁化工,如今已是车间主任,年收入20多万元,马上还能得到公司一定股份。

据介绍,通过紧盯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及本地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开展合作办学,近年来荆楚理工学院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留在荆门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

--> 2024-06-27 荆楚理工校企合作班培养学生2800人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8766.html 1 “订单式”培养 毕业即就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