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李昊——

补短板锻长板,“数化湖北”大有可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信息化为何能起到关键作用?

“信息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催化剂、加速器。”5月31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李昊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时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其中,推动生产方式、组织模式重塑变革的信息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李昊看来,信息化将在三个方面发力: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新时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动能;带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就湖北而言,信息化能在哪些方面补齐短板弱项?李昊说,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提升农业科技方面,信息化都大有可为。

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编制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和《湖北省域战略规划》,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综合考虑自然地理、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条件,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扬长补短。

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可把原本分散在各部门、各层级的基础数据汇集整合,推动“多规合一”,形成统筹全省发展的一张蓝图。同时,在统一的规划数字化信息平台上统筹治理,引导实现省域各类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

不仅能补短板,信息化还能锻长板。李昊认为,湖北在数字经济的多个细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将持续带动产业尤其是传统优势产业提升竞争力,加快培育汽车、装备制造业的新质生产力。

四化同步的核心是四化,关键是同步。李昊认为,同步演进、一体布局主要体现在流域综合治理的“综合”二字,要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域单体发展模式,加强以流域为单元的空间协同,在治理中应实现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多维目标的综合统筹。同时,要加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推动省域治理机制的调整和流程改革,从而带动治理效率的提升。数化湖北,正是促进这种空间协同、提升治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 2024-06-26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李昊——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8567.html 1 补短板锻长板,“数化湖北”大有可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