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5日

运用科学思维培育新质生产力

□ 陈施宇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不仅揭示了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全新趋势与评判基准,同时也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围绕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运用科学思维,整体谋划、系统推进。

用创新思维推进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创新和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质的飞跃,甚至带来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驱动,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虽不断取得新成果,但整体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原始创新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高精尖产业竞争力不强,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科技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

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必须以创新思维解决当前制约科技创新的矛盾、障碍和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束缚,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开拓新的方向,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要以创新思维,整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围绕重大原创成果这条主线,搭建目标导向、市场导向和自由探索的平台,让科研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尽展其能;要破除对民营企业的片面认识,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无论企业是大是小,是国有还是民营,都能在创新过程中享受权利、机会以及规则的公平,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创新的政策环境,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水平;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断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激励措施,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切实解决基础研究领域高层次人才不足、制约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用系统思维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生产要素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生产要素一般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结合因素,主要指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以及数据等。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的结合,是社会生产的基本方式,是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基础。

生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农耕文明时期,生产要素以土地和劳动为主;工业文明时期,生产要素以土地、劳动和资本为主;数字经济时代,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各类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为各种要素的创新发展,还体现为生产要素结合方式的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前提。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不是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关联社会各领域的复杂过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新质生产力是在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下取得的,而技术的研发必然涉及多种资源的协调、众多团队的合作,甚至需要举全国之力。因此,不能从推动一般科技创新的角度去配置生产要素,而是要充分发挥不同创新主体的作用。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还必须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不再是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劳动者,而是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统筹做好各相关领域工作。既要重视科技创新,支持新要素发展,又要兼顾传统要素,促其与时俱进;既要重视物的要素,也要重视人的要素;既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又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用战略思维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只有进入生产过程,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创新不是发表论文、申请到专利就大功告成了,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包括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和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要素有机结合两个方面。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从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要素的结合看,就是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进而带动传统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无论是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要素结合,还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都必须以长远的战略眼光,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来推进。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素,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必须进一步强化战略思维,清醒认识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准确把握全球产业发展的大势,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4-06-2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8474.html 1 运用科学思维培育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