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5日

思政课是理想信念培塑的重要载体

□ 徐艳国

阅读提要

■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信仰。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新时代思政课是阐释中国道路的实践大课、激发青春担当的时代大课,青年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把学好思政课作为理想信念养成的关键助力,勇担时代赋予的民族复兴大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西宁市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时,观摩了一堂以“新时代、新家乡”为主题的思政课。总书记对思政课历来高度重视——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研究生思政课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要抓手,用情用力、整体谋划推进。

办好思政课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我对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强调得最多,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全面履行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各类办学主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办好思政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列入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常态化部署。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坚持统筹推进,把思政课建设放在全院发展大局中谋划部署,推动形成院党组统一领导,职能部门与科研所各负其责,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促共进,院内外各育人主体密切合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得益彰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构建科学完备的思政课课程体系。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首要的是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总体要求,保证该开设的课开足开好。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把彰显科研特色和智库优势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和底气,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思政课建设目标定位、课程群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教学资源拓展等方面,整体推进全院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具有鲜明社科院特色的思政课课程体系。

为思政课建设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不是单一部门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师资队伍整合、基础设施投入、经费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办好思政课的全员、全程、全方位保障体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把爱国教育和院史教育结合,把院史馆打造成新生和预备党员的党性和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院领导带头参与形势与政策思政课,各研究所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把教师的育人职责和课堂的育人功能落细落实。

讲好思政课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要求

思政课教师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信仰。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要真学。思政课教学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核心内容展开。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所有思政课教师都要练好的基本功。社科院的教师同时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带领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探寻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要真研。研就是要研究,要认真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研机构的教师,要把对相关问题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增加科研含量。只有从研究的角度切入,才能使研究优势转化成教学优势,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要真信。思政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信仰培塑过程。传播真理的人,首先要自己信仰真理。教师如果对讲授的理论不信,其授课一定是没有底气的,没有感情的,学生听起来也一定是枯燥乏味的,这样的课堂也是没有效果的。只有教师真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才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才能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要真讲。真讲就是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相关方面的重要论述,讲清讲透思想逻辑、实践逻辑,切忌照本宣科、浮在面上。惟其如此,才称得上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也才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学好思政课是理想信念养成的关键助力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对全国广大青年的深情寄语。新时代思政课是阐释中国道路的实践大课、激发青春担当的时代大课,青年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把学好思政课作为理想信念养成的关键助力,勇担时代赋予的民族复兴大任。

正确认识思政课的意义和价值。人无德不立。从国家层面来讲,思政课对于我们党执政兴国、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利于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个人层面来讲,思政课是教会学生如何用科学理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培养为人处世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在课堂上经受了党的创新理论洗礼,再到实践中去了解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生格局和事业观才能打开,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明确人生的道路方向。

珍惜校园里的“思政小课堂”。学校里面的小课堂重点是教授理论和知识。学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为核心内容,系统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断增强综合理论素养。只有系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够为我们认识实践、解读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好校外的“社会大课堂”。大思政课要求学生深入实践中去感知理论的正确,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学生要通过国情调研、志愿服务、科研实践和基层宣讲等,在了解国情社情中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将所思所学转化为具体行动,发挥专业特长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在实践中直观而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

--> 2024-06-2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8473.html 1 思政课是理想信念培塑的重要载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