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毕业季,亦是就业季。据统计,2024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1万人。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是重要的民生议题。
武汉持续多年打造“学子聚汉”工程,持续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持续强化创业融资支持,以创业扶持带动就业扩面;广州市总工会携手东西部协作地区总工会,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合力打造“招生·培养·就业”闭环链条;长春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挥产业聚才和企业留才的主体作用,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各地积极推进就业举措,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各类人才不断拓展就业空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些人才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一些行业产业难以寻觅紧缺的人才,这样的反差一定程度上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
努力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要从解决人才培养上的难点、就业上的堵点入手。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瞄准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上的结构性矛盾,不妨把发力点从就业末端,移到人才培养的前端。把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需要各大高校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根据国家发展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对广大用人单位、用人企业而言,一些紧缺人才、高端人才除了引进,也可以在发展中自主培养、锻造提升,既给人才成长提供机会,也为企业发展集聚力量。更大激发人才的活力、创造力,还要营造惜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
回答好就业这道民生考题,做大就业“蓄水池”,做强产业发展是根本。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把产业之树做得更茂盛,让人才施展的舞台更宽广,就能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创业支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让更多梦想有发芽、长大的机会,就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做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扩大县域就业容量,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更多帮助,就能让择业的天地变得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