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4日

大冶市火石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移风易俗

彩礼告别“万紫千红” 共同缔造文明乡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 通讯员 陈佳 卫学平

青山绿水织锦绣,乡村蝶变满目新。

步入大冶市金山店镇火石村,一步一景,蝉鸣悠长。近年来,火石村村民共立村规民约,共商乡村建设,共倡新时代婚俗,共同缔造文明乡风。

6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火石村,探寻文明新风吹拂和美乡村背后的故事。

乡村办起草坪婚礼

爱情斑马线、心形幸福长廊……来到火石村上畈湾的小游园,步道上绿植掩映,处处可见婚恋元素。

两年前,小游园建好后,第一个在这里办婚礼的,是村民陈金彪的儿子陈欢。

“一辈子就一次,在这里办婚礼像啥样子?”陈金彪回忆,“一开始家人不同意,儿子却坚持在小游园办。”婚礼那天,尽管没有搭台没请演出队,但亲戚朋友共聚一堂,喜庆氛围一点也不少。

一段时间里,在火石村,彩礼普遍需要一二十万元,被称作“万紫千红”,另加见面礼、入门礼、首饰礼和办婚礼等,开支动辄30万元以上。

陈金彪坦言:“开销这么大,大伙内心也不一定都愿意,可碍于面子又不得不做。”

火石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忠介绍,眼看村民们不堪重负,村里决定推行婚俗改革,选有威望的群众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制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细则。

红白理事会征求村民意见50余条,向全村发出移风易俗倡议书,逐渐刹住了大操大办之风。

2022年初,上畈湾小游园建起婚俗文化主题公园,火石村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办一场别具一格的草坪婚礼。

采访中,年过七旬的陈福送告诉记者:“我每天都来公园遛弯,公园办婚礼,时尚又实惠,以后我孙子结婚也来这里办!”

文化场所遍布村湾

大气简朴、古色古香,这里是火石村建楼湾的村湾文化活动中心。

“平时,活动中心可热闹呢!”火石村建楼湾村庄理事会成员朱月明介绍,村民可以提前预约,免费在这里办红白喜事,开展文艺活动、宣传宣讲等。

推进乡风文明,倡导文明新风,阵地、场所至关重要。行走在火石村,村里的文化活动场所可不少,除了3个村湾文化活动中心、6个文化广场、6个文化礼堂,还有大大小小的步道、游园,遍布房前屋后、村湾小道。

建设这么多场所,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

火石村村干部介绍,除了项目资金、村集体经济支出,还有不少是村民自发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建起来的。

在建楼湾文化活动中心,记者在一旁的宣传栏上看到,捐赠情况全部公示:朱高泽家6人捐6000元,朱其美捐桌凳12套,刘辉捐墙布43米……

71岁的老党员陈国民还捐出自家老屋,经村集体出资翻修后,如今已成为陈家老屋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展示厅、宣讲室、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成为村民下棋看书的好去处。

村规民约“约”出好乡风

“我用积分兑了洗衣粉、食用油。”6月15日,在火石村湾组党建阵地积分超市,村民罗梦希告诉记者,她正在努力赚积分,还想兑换一个电饭煲。

村规民约积分制,是火石村推进志愿服务和移风易俗的新办法。积分制管理制度,由村民共同商议、共同制定,村庄理事会审核认定、考核记录。

率先退出多余的宅基地可加分,积极参与公共区域除草等环境整治可加分……如今,已有1100人次在积分超市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一方面是个约束,大家都会自觉遵守。帮村湾做了事还能得到认可,额外还有点物质奖励补贴家用,挺好!”罗梦希说。

火石村自发成立了扶贫济困队等6支志愿服务队,共有121位村民成为志愿者。村里还举办“美·在火石”乡风评议活动,评选出最美家庭10户、十星级文明户10户、好媳妇2人、好婆婆2人等先进典型,成为弘扬文明新风的带头人。

眼下,火石村推进移风易俗的探索还在继续。村党群服务中心外,正在建设菊花种植基地。“这里将成为大冶市最大的鲜切菊花产地,在开展菊花深加工的同时,倡导鲜切花换纸花的祭祀方式,更好地推进文明新风尚,也将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冶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 2024-06-24 大冶市火石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移风易俗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8323.html 1 彩礼告别“万紫千红” 共同缔造文明乡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