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3日

强降雨来袭,全省190次临灾叫应,转移避险群众4700人——

争分夺秒为生命抢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李伟 谭文 王毕勇

今年入梅以来首轮强降雨侵袭我省,至6月22日16时,全省31个县市区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监利市朱河站1小时、3小时、12小时雨量均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

21日晚,夜幕中惊雷划破天际,这场发生在深夜的大暴雨来势汹汹,叠加最高10级雷暴大风,一时间暴雨红色预警几乎布满鄂西南、江汉平原、鄂东南,全省27个县密集发出507次山洪预警……

在风雨之中不眠之夜,“守夜人”们手拉手保护全省4700余位群众转移避险,他们争分夺秒为践行生命至上接力赛跑。

党员干部吹响冲锋号

21日晚的黄冈市英山县,狂风暴雨来袭,天地间仿佛笼罩在一片水幕之中,一声声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暴雨来了,赶紧转移到村委会安置点!”

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英山县,汛期首要威胁是山洪,县域内大小地灾隐患点多达百余处。

21日21时23分,黄冈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英山县温泉镇和南河镇的降水量已经突破了100毫米,阵风强度8至10级。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的风险飙升。

英山县数千名党员干部火速响应,走访排查104处地灾隐患点,敲门入户连夜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同时,265支抢险突击队奔赴一线,抢修道路,巡查沿河两岸堤防。

至晚上11时,英山县处于地灾隐患危险区域的370户1306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确保不亡一人、不溃一坝、不毁一堤,坚决守牢安全底线。”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当晚在孔家坊乡检查防汛时坚定地说道。

从城关驱车向南27公里,来到南河镇王家道村委会活动中心,这里是英山县当晚最大转移避险安置点。84岁的村民王柱文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自家后院就是地灾点,太危险不敢住。”村干部用私家车把他接到集中安置点。

在安置点内50个行军床整齐排列,乡亲们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喝热水、吃泡面,还有的三三两两打起扑克牌,虽简陋,但温暖祥和。

王柱文的儿子身在外地,但有了党员干部们守望相助,他笑着说,“我虽然一个人,但很安心。”

意外不期而至,英山县省道S219改扩建项目黄沙河段施工现场,当晚突发小型地质滑坡,约3万方泥土塌方一冲而下,幸运的是已事先组织撤离,无人员伤亡。

不仅是英山县,全省强降雨导致险情频发,我省各地的党员干部、应急队员们始终站在抢险救援最前线,保护并帮助群众紧急避险、转移安置共计4700余人。截至22日18时,无人员伤亡情况。

应急叫应“吹哨人”不断升级

21日晚,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灯火通明,带班领导、值班值守人员彻夜未眠。几乎是气象预警发布的同时,临灾预警叫应信息通过“点对点”防汛救灾预警叫应系统,迅速传达到风险乡镇行政责任人和基层单位防汛责任人。

“气象预警叫应,是防汛救灾行动的指挥棒、发令枪。”从灾害风险气象预警,到即刻响应的紧急转移高效完成,这一切如何实现?答案,隐藏在综合防灾减灾链条上每一个关节的高效打通与无缝运转之中。

“截至22日早上8时,在12小时内,依据红色预警,省厅指挥中心直接叫应了190次,”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的值班人员告诉记者,“为生命争分夺秒,关键在于快速响应,预警一吹哨,省市县乡村各级应急处置立刻动起来。靠快速叫应、预先研判、精准调度,赢得主动权。”

在通话记录表格上,记者看到,每一次叫应就是一次精准调度,临灾预警精确到乡镇,详细研判灾害种类、危险区域、重点防护对象和应对措施。

省应急管理厅防汛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3.8万名防汛行政、包保责任人和14万名应急责任人已纳入应急叫应体系,暴雨橙色以上预警“点对点”叫应到基层责任人,实施“预警、叫应、行动、反馈”工作闭环,守护百姓安全,确保安全度汛。

21日晚全省6000多万手机用户收到省应急管理厅发布的湖北应急预警信息,这是我省建立对社会公众第二条预警主线。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全省防汛救灾预警叫应机制,6月21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布新版预警叫应“十条措施”,明确“三早、三快、四联、五不”目标要求。

“关键时刻,预警叫应机制能救命。”全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倒逼提升防灾减灾救灾链条上各个环节的运转效率,越磨越快。

“631”递进式预警重塑防汛节拍

“预警早一秒,风险少一分。”本轮强降雨,气象精准预报研判成为我省群众成功转移避险的关键一环。

强降雨中心究竟在哪?今年梅雨期间,首轮强降雨出现降水集中、强度大、致灾风险高等特点,准确预报暴雨落区是全省防汛工作的决胜基石所在。

20日晚气象台预报大厅里灯火通明,气象会商正在紧张进行。大屏幕上呈现的每一张图、每一个表格的背后,是2.5公里×2.5公里的客观预报加主观分析在做支撑。

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根据观测数据,交叉分析大气环流演变和预报模式,气象专家果断锁定本轮降雨落区,为鄂西南、江汉平原及以东地区。

黄冈市政府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和叫应机制,提前开展应急处置,该市共转移1719户4015人,实现大暴雨零伤亡。

这正是得益于省气象部门加强气象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建设,与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通知,开展精准预警响应试点建设。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省气象局服务产品,重构预警响应链条,在湖北全省推行的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实现提前6小时省级发布暴雨、强对流落区预报,提前3小时市级发布暴雨、强对流预警信号,提前1小时市县级发布暴雨临灾警报。

同时,湖北新一代强天气监测预警业务系统上线,可以使预警平均提前量达60分钟以上。

从气象预判、预警叫应、抢险救援,在每一个环节,他们都在为生命抢跑,争分夺秒,只为守护群众的平安。

--> 2024-06-23 强降雨来袭,全省190次临灾叫应,转移避险群众4700人——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8226.html 1 争分夺秒为生命抢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