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黄龙滩电厂安全生产8000天的“密码”

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深入开展之际,6月20日,国网湖北黄龙滩电厂迎来了里程碑节点——安全生产8000天。

黄龙滩电厂位于汉江最大支流——堵河下游,是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直属的大型水力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50年累计发电396亿千瓦时。作为老牌发电企业,黄龙滩电厂有着自己的安全“密码”。

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今年鄂西北降雨预计偏多1-2成,请大家做好暴雨预警发布、水情会商材料编制及防汛调度工作,确保安全度汛……”6月17日水工分场水调班班组周会上,班长顾绍峰安排工作。顾绍峰深知防汛安全是水电厂重中之重,不可懈怠。

“大家要时刻保持警惕,将安全生产铭记于心。技术在进步、设备在更新换代,但安全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基石……”6月17日班前会上,检修分场电气二班班长程刚正在进行安全交底。程刚曾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员无违章示范岗”荣誉称号,在他看来,安全意识入脑入心落实在日常行动。

无论凛冽冬日在暴雪寒风中特巡设备,还是炎炎三伏在骄阳下准确测温,运行分场员工对安全生产有着执着的追求。坝上坝下,操巡班成员们精操细巡,一天走五趟,一趟两小时;中控室里,监控班的“监盘员”们目不转睛,精准执行调度指令,时刻关注机组变化,严密监视异常风险,保障机组开得起、发得出、顶得上。

多年来,该厂始终坚持“五个一”:新进厂员工第一站先去运行分场锻炼,系好第一粒扣子;每年元旦后第一会就是安全会,春节上班后必定举行安全生产考试;全面推行标准化手册,进行业务作业必定使用标准化作业卡,做完一项打一个勾;每周都有一次“周安全活动”,学习系统内事故案例;每隔一段时间,就编辑一本《违章错题本》。

让科技狠活赋能安全

6月17日,水工分场工作人员正在忙着用廊道机器人给大坝做“体检”,机器人在头顶轨道上滑行,头灯犹如一双眼睛,画面实时回传到工作人员的手持终端上。

“你可别小看它,作用大得很!”水工分场党支部书记高松介绍,以前大坝内部廊道检测主要靠人工,工作量大风险也很大,有了这个机器人,问题迎刃而解。

黄龙滩电厂1969年开工建设,1974年投产发电,受当时技术限制,部分设备陈旧老化,自动化程度低,这成为制约电厂安全生产和平稳运行的瓶颈。2023年以来,电厂深化三次创业总体思路,明确“党建领航、安全筑基、转型攻坚、管理增效、人才强企”五个方面的三次创业关键任务,锚定“四个黄电”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设备基础安全和数字化升级两手抓的设备运维思路,大力推动老旧设备治理和隐患排查清零,组织干部员工取经湘、陕、川水电厂智慧建设和省公司供电单位变电数字化技术应用,借智南瑞、许继、武大、华科等专业厂商和知名高校,保障智慧水电建设安全、稳步推进。

信通中心主任梁超介绍,在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方面,电厂明确数字化转型思路,积极引入和创新使用新设备、新技术,通过机器替代人工降低人员工作风险、强化数据分析提升工作效率,陆续上马了一体化管控平台、远程智能巡视系统、无人机系统、发电机组振摆在线监测系统、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化水调系统、大坝自动观测系统等。

让安全成为一种文化

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下,黄龙滩电厂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成长起来。入职两年的00后代蓥淼回忆:“从上班第一天开始,班组师傅们就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和标准化运行的重要性,如今这已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习惯。”

走进黄龙滩电厂生态流量机组建设及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现场,“重点查处违章清单(2024版)”和“违章曝光台”被张贴在项目部入口处,日常施工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被打上红色的勾勾进行了专门标记。

该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前完工,这里也是电厂安监部主任易军和同事们固定的“打卡点”。承建方负责人坦言:“做项目这么多年,第一次碰到把安全抠得这么狠的。”黄龙滩电厂厂长陈辉解释:“安全是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了一切。”

陈辉参加工作就在黄龙滩电厂,已经在电厂工作了32年。在他看来,8000天的坚守,源自电厂长期以来的文化积淀和传承。

这个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陈辉如实相告:“一是安全意识的养成是关键;二是人员的安全技能是前提;三是设备的健康稳定是重点;四是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保证。”

(喻敏 李根)

--> 2024-06-21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8071.html 1 黄龙滩电厂安全生产8000天的“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