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握好接力棒创出不一样

——潜江“虾二代”的精彩接力

潜网集团董事长康峻。 (湖北日报通讯员 王富田 摄)

华山科技总经理漆发发。 (湖北日报通讯员 关洪磊 摄)

蓝跃合作社负责人王宇。 (受访者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刘琼艳

20年,潜江小龙虾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年综合产值突破750亿元。

这是潜江人接力奋斗的结果。如今,一批以“80后”“90后”为主的“虾二代”,或继承创新,或另辟蹊径,冲锋在一线。

成长在与父辈不同的时代,“虾二代”如何传承和创新?代际之间的理念冲突和碰撞又如何调和?

潜网集团董事长康峻——

“接手父业,我没有后悔过,反而越干越有劲”

有人说,有了上一辈的财富积累,“二代”不努力,也能衣食无忧。

“人还是要有一点价值。”41岁的潜网集团董事长康峻认为。

潜网集团运作着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也被称为“中国虾谷”。销售旺季,每天2000吨左右的鲜活小龙虾发往全国,去年交易量23.7万吨,交易额达110亿元。

6月6日下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见到康峻时,他刚从北京回来,“连轴转”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2005年大学毕业后,康峻选择在武汉创业,先后涉足酒店、餐饮、轻奢店。2017年,康峻父亲创办潜网集团。次年,受父亲感召,他放弃武汉的事业,投身小龙虾交易市场的筹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想在哪收就在哪收,为什么要到档口去集中交易?”交易市场开业初期,商户入驻意愿并不高。

康峻迅速调整思路,统一档口建设标准,推出“商户第一年免租金,拎包即可入驻”的优惠政策;同时,主动联系银行,为虾农、虾商、物流商户提供“龙虾贷”等金融服务。

“任何公司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解决客户需求的路上。”康峻说,一年后,交易中心的档口从无人问津到“一铺难求”,短短几年,企业交易额呈几何级增长。

商户聚集了,如何让小龙虾买全国、卖全国?康峻创新“小龙虾+互联网+流通+终端+服务”运营模式,线上搭建“虾谷360”小龙虾垂直电商服务平台,线下建设以小龙虾为主的交易分拣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不断提高交易中心的聚合性、示范性、引领性、带动性作用。

交易中心每天公布全国小龙虾指导价格,潜江小龙虾每斤成交均价高于周边市场。不仅江汉平原,就连湖南、安徽、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等地的养殖户和商户,都争相将小龙虾送到潜江。“小龙虾到潜江,不仅可以卖掉,还可以卖上好价钱。”康峻说。

“要让小龙虾保持鲜活,冷链物流服务是关键。”在康峻的推动下,交易中心建起自有冷链仓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14小时内能将小龙虾送达全国600多个城市。

今年,潜网集团投入使用的电商大楼,将发力直播带货领域,招募上海、浙江的电商团队、平台公司,多渠道销售潜江产品。

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康峻一直在努力。目前,虾谷入驻商户660余家,提供分虾工、剥虾工等2万多个就业岗位,辐射带动就业创业超过10万人。

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康峻眺望窗外——1850亩的农旅融合项目如火如荼,新建的小龙虾交易市场F区、自由交易区、冷库B区即将投入使用,潜江小龙虾供应链公司已带动532家经营主体上链。

“接手父业,我没有后悔过,反而越干越有劲。”谈及未来,康峻信心满满——

做好行业“领头羊”,带动小龙虾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标杆。

华山科技总经理漆发发——

“必须有一颗进取心,才能在逆境中生存下去”

危与机之间,“虾二代”也有自己的想法。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必须有一颗进取心,才能在逆境中生存下去!”38岁的华山科技总经理漆发发,深感压力之大。

漆发发是标准的“虾二代”,其父亲漆雕良仁创办的华山水产,是湖北首批出口至欧美的小龙虾加工企业。

2001年中国加入WTO,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资格,华山开始自主经营小龙虾出口,一跃成为湖北小龙虾出口第一大户。

家族企业越做越大,却没有懂英文、了解外贸的人,出去谈生意都是临时请人。

2008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后,漆发发准备到英国留学。得知父亲希望他回家帮忙,漆发发毅然返乡:“父亲很辛苦,人要感恩,懂得回报,也可以实现自身价值。”

漆发发接过父亲交给他的大旗,主攻销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最高年销售额1亿美元。

漆发发认为,企业做出口,做得再高档,最终只不过是个贴牌商,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终端市场,就没有竞争力。

“继续做贴牌产品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华山未来要走的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漆发发逐步将目光转移到国内市场。

“国外市场已经做顺了,国内市场账期长、回款慢,瞎折腾啥?”父亲漆雕良仁第一个不同意。

漆发发不甘心,首家研制出工业化生产的调味虾产品——虾小弟,在电商上尝试。漆发发坦言,由于是冷冻虾,消费者拿到手不会解冻,味道就变了,退单率达到10%。不为失败找借口,漆发发最终放弃。

漆发发想尽办法拓销路、跑市场,跟国内大的食材商超对接,寻找新机。

研发新品、加强营销和品控,开发出虾尾、调味虾、虾仁等20多个品种。今年,通过市场调研,又开发出臭鲈鱼、臭鳜鱼、鲢鱼头等20多种鱼类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立于不败之地,产品质量是基础,诚信经营是保障。”漆发发说,有些客户提出延长保质期,如果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加工,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这样的客户,我们宁愿放弃,也不能影响品质。”

咬牙坚持,终于迎来曙光。华山以欧标为标准,保证高品质产品,赢得了一批优质客户。目前,企业年销售额约8亿元。

蓝跃合作社负责人王宇——

做“女汉子”,累并快乐着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90后”蓝跃合作社负责人王宇,对土地有特别的眷念。2012年,在外闯荡多年的王宇,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服装生意做得好好的,回来卖什么农资。”父亲王功德虽不理解,但尊重她的选择。

可两人的冲突,很快爆发了。

王宇在卖农资时发现,虾苗市场特别好,她不顾劝阻贷款20万,在家乡运粮湖管理区流转土地、开挖虾池。

“一口气就要挖200亩虾池,亏了怎么办?”与虾打交道几十年的王功德,深知养虾的艰辛。

王宇是个犟脾气,非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每天零点,她起床到虾田收虾,一直忙到早上六点,忙完自家的还要去收别人的虾。

“那段日子真是苦,正月没过完就开始收虾苗,在田头冻得瑟瑟发抖。”王宇至今记得,凌晨的寒风、漆黑的夜空,她身穿两件厚棉袄,戴着三层口罩,长满冻疮的双手拿一杆秤、拖四五个筐子,看到哪个虾田有灯光就赶紧往哪里跑。

和大多数“90后”姑娘一样,王宇爱美、爱干净,可整日在虾田操劳让她苍老很多,“在田里干活,别人以为我是个婆婆”。

王宇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经熟人介绍生意,她从1000斤虾苗,慢慢增加到5000斤、1万斤,第一年就赚了50万。

女儿的脚踏实地,王功德看在眼里。父女俩自此和解并分工合作,父亲负责养殖,王宇转向开拓虾苗市场。

“老一辈勤劳苦干,我们年轻一代还可以用巧劲。”2015年,王宇从线下转入线上,在微信上卖货。随着抖音的流行,她又开直播间带货。

如今,她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小视频、直播等拉人气打广告,因为虾苗规格高、品质好,价格便宜,每天订单不断,其中线上订单占销售额70%左右。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2020年,王宇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取暖成立合作社,并建起8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带领周边村民一起养虾、卖虾。

“我永远走在别人前面。”王宇颇为自豪地说,12年的养殖销售虾苗经验,让她在同行依靠价格战抢订单时,早就实现订单自由。

一步一个脚印,从代收虾苗赚差价,到拓宽销售渠道自己卖虾苗,从线下到线上,王宇将虾苗市场从周边延伸到江西、湖南、安徽、福建等省,每年销售虾苗100多万斤,销售额1000多万元。

“现在是累并快乐着,一觉醒来就‘满血复活’。”王宇说,这大概就是做喜欢的事给自己带来的改变。

记者手记

用青春创造更多惊喜

□ 黄璐

在潜江,越来越多的“虾二代”们走上舞台。

充满活力、锐意进取,是他们的标签。无论是传承还是革新,在这些“虾二代”眼里,父辈给予的不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而是一以贯之的脚踏实地和爱拼敢闯的决心。

敢于创新、舍安逸冒险阻,是他们的态度。时代大潮下,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后、偏航,每一次改革创新背后都是悬心吊胆。但“虾二代”们勇于挑战试错,用新思维、新模式展现出更多责任与担当。

产业要振兴,需要用年轻人的能力、眼界,唤起更高质量的发展。如今,这批“虾二代”立足自身优势,用新点子、新玩法,促进潜江龙虾产业转型升级、蓬勃发展。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虾二代”们用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让创业路走得有声有色,为潜江龙虾产业创造出更多惊喜。

--> 2024-06-19 ——潜江“虾二代”的精彩接力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7767.html 1 握好接力棒创出不一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