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千年古城“襄”遇青春 “数智编钟”迸发新声

——写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闭幕之际

襄阳欢迎您再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汪璐 通讯员 尚进 任妤

来自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大学生们“打卡”昭明台,一场热舞,让千年古城襄阳与山东鼓子秧歌梦幻联动。

广东潮汕英歌舞亮相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古老非遗“襄”遇活力青春,当即开启“炸街”模式。

6月12日至18日,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以下简称“大艺展”)在襄阳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7400余名师生,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展现新时代大学生们的青春风采。

其间,许多市民涌入襄阳市图书馆、襄阳剧院等地,赏千载戏、观民族舞、品曼妙曲。

传统与时代的交响——

艺术作品探索年轻化表达

赤城栖霞、双涧回澜、华顶秀色、琼台月夜……如何才能形容天台山的秀美?千年之前,襄阳籍诗人孟浩然慕名而来,并在途中写下诗歌《舟中晓望》。

6月13日,在孟浩然的故乡襄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用音乐对该诗进行演绎,带领听众再寻孟浩然笔下的盛唐山水。

“这首歌兼具文化性和时代感。”青年作曲家吴昊表示,歌曲前半段通过古韵曲调进行演绎,勾勒出原诗表现的秀美风景;后半段对原诗进行扩写,配上充满幻想与激昂的乐曲,赋予古诗满满的时代感,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洒脱、豪情。

“曹操、孟浩然、辛弃疾……就好像是古代‘顶流’齐聚一堂,合开了一场演唱会。”来自江苏的观众卢晓进说,古诗新唱、和诗以歌,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也体现了文化自信。

不少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展品利用科技化手段,探索年轻化表达。在湖北省地域名贤IP形象系列设计工作坊,武汉科技大学师生设计的赛博朋克风格的诸葛亮形象,吸引不少游客驻足。

“你看,这是充满科技感的机械眼镜,衣服花纹是电路板风格,帽檐上的纹样则是参照湖北出土的青铜器上的纹路设计的。”武汉科技大学学生孔令恺介绍,他们设计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名人IP形象130余个,目前正在与襄阳文旅部门洽谈合作。

“请站到指定区间,挥动钟锤敲击‘数智编钟’。”在位于襄阳书院的“你好,大艺村”艺术创意作品展上,2400余年前的曾侯乙编钟,在AI技术的赋能下,发出千年绝响。“古乐新声,真是大开眼界!”樊城区竹条中心小学老师周婧婧说。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付宜玲认为,亘古绵延的“老知识”与富有巧思的“新形式”交相辉映,彰显着当代年轻人解读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一种探索,有利于民族文化持续“破圈”。

青春与艺术的和鸣——

“是艺术展演,更是品格锤炼”

6月15日,襄阳书院大学生艺术中心,乐山师范学院候场区格外安静。

这是一群听障孩子的舞台。当灯光亮起时,4名手语老师跟着音乐用肢体动作打起节拍,31名听障学生向上抛起莲萧,接住、击地、击肩、单脚跳,动作整齐划一。

打莲萧,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有近400年历史。

乐山师范学院舞蹈作品指导老师叶文阳说,《海棠花开一路红》节奏欢快,孩子们在队形变换时经常会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加上没有舞蹈基础,练习抛接技巧时,有时胳膊上还会被掉落的莲萧砸到。听不见音乐,手语老师充当“人体节拍器”;找不准队形位置,孩子们就在舞台上定点做标记,直至形成肌肉记忆;动作不整齐,大伙儿拍下排练视频逐帧分析抠细节……

一曲舞罢,台下掌声雷动,观众纷纷起身向师生们致意。“这场展演,对听障演员来说是意志和品格的锤炼,于我们而言,更像是一场心灵上的洗礼。”湖北文理学院大一学生温晶晶说。

当晚,在戏曲·朗诵类展演中,《凤台关》节目中“张秀英”的扮演者高兴跑起“圆场”,一段超长台步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跑“圆场”又叫“圆场功”,是戏曲表演艺术中身段动作的基本功之一。为了锻炼平衡力,高兴有时会在膝盖中间夹张纸,确保疾走时纸张不掉;在头上顶着一碗水,急跑起来不洒,以此来练习步子的碎、快、稳。

文化与情感的交融——

“与襄阳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小范大人,我要参加春闱。”6月14日,在唐城景区朱雀廊,广西师范大学的“显眼包”们,争相与热播剧《庆余年》里的角色人形展牌合影。

当天,组委会开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为主题的5条社会实践活动线路,师生们漫步古城墙、打卡博物馆,跟釉陶狗扮个鬼脸、踮起脚尖看看汉代的蒸锅长啥样、和文物“萌宠”合张影,在城市漫步中,触摸襄阳历史的脉络,感受当地老百姓热气腾腾的生活。

走进管家巷,偶遇襄糖铺的老板娘,广西师范大学的李鋆和唐羽宏满脸惊喜,“昨天,杨阿姨去看演出,请我们吃了她亲手制作的树莓、草莓、巧克力口味的糖果。”

“襄阳待我们以礼,我们特地编排了这个节目,想感谢热情好客的襄阳市民!”6月15日晚,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在管家巷响起,福建师范大学的师生用深情的朗诵,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副主任许一婷说,6月12日,在赶来参加大艺展活动的途中,由于遭遇恶劣天气,原定当晚9点从福州飞往襄阳的航班一直延迟到13日凌晨1点钟才出发,等飞机降落时已是凌晨3点钟。

让许一婷和学生们感动的是,刚下飞机,就看到了襄阳市发改委接站的同志们举着牌子冲他们热情挥手。

“襄阳是罗贯中笔下的历史传奇之城、金庸作品里的兵家博弈之城、唐代诗人王维心心念念的山翁留醉地,《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里面表达的旷达豪迈的情怀与襄阳这座城市的气质非常契合。”福建师范大学学生方子晗表示,为了取得更好的朗诵效果,他们抽出2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编排节目,并剪辑配备了国风背景音乐。

“在襄阳的这几天,是一场盛大而又真实的梦。”离开之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二学生冯悦特意给襄阳的志愿者们写信。

“青春不散场,我们终‘襄’会!”冯悦说,大艺展落下帷幕,但大学生与襄阳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2024-06-19 ——写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闭幕之际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7756.html 1 千年古城“襄”遇青春 “数智编钟”迸发新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