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湖北在一张蓝图上实现左右叠加、上下贯通、多规合一

以高质量规划统筹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肖擎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湖北如何实践?

在新发展格局中,湖北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湖北通过一系列规划体系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通过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近年来,湖北把规划工作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先后出台《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湖北省域战略规划》等重磅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国土空间布局相适应、相统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水,是湖北最大的省情。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对应“国之大者”的重大责任和特殊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好“治荆楚必先治水”这篇大文章。

《规划纲要》立足湖北实际,将全省划分为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针对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4条安全底线,制定了底线清单。用负面清单划红线,体现了我省牢记“国之大者”、勇担责之重者的深层谋划,向全省传递了兜牢安全底线,推动实现更为安全、更可持续发展的鲜明信号。同时,因地制宜确立社会发展正面清单。

底线管控负面清单如何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

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如何因地制宜,各美其美?

各地各部门发展目标、方向和任务如何成为“一盘棋”?

湖北坚持规划引领,通过“边试点、边总结、边推进”的方法,一批试点为全省蹚出了一条条新路子。

恩施带水河,是我省确立的五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5月25日在武汉发布的《美丽中国在行动2024》报告显示,经过近一年的系统治理,带水河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农民生活越来越低碳,探索建立了“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垃圾不落地”管理机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3%。通过深入推进农旅、文旅、硒旅深度融合,以产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3年流域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万元。

宜昌是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目前,已完成数据公共基础设施平台搭建,建成编码赋码系统,上图实体对象实现100%赋码。通过编码赋码,未来,宜昌城市街道任何基础建筑实体,小到一盏路灯、一个井盖、一根充电桩,乃至一个垃圾桶,都会拥有自己的“身份证”,城市治理更智能。

落实“五个功能定位”、推动“五个以”的实践体系框架和“五个一”的省级发展调控机制,就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构建“一张蓝图”。

为此,我省组织编制《湖北省域战略规划》,搭建省域规划数字化信息平台,把规划纲要的正负面清单落实到空间布局上,把空间管控落到实处。

省规划办表示,《湖北省域战略规划》是《规划纲要》的实施版,两者有机统一,是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纲领性、统领性规划。在“一张蓝图”上,各类、各级规划将实现“左右叠加”“上下贯通”“多规合一”,从而做实负面清单,更加突出正面清单特色,推动形成“全省一盘棋”。

--> 2024-06-19 湖北在一张蓝图上实现左右叠加、上下贯通、多规合一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7688.html 1 以高质量规划统筹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