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能级跃升 砥柱立中流

——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述评之一

一艘满载商品车的滚装船航行在长江武汉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鸟瞰武汉三镇,碧水蓝天极目楚天舒。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肖擎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湖北明确支点建设的“五个功能定位”,围绕“五个以”的实践体系框架、“五个一”的省级发展调控机制,重点把握“五个关系”“三个统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以开放性举措、创新性思维、系统性实践书写了新时代“荆”彩答卷。

今起,湖北日报推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系列述评,深度探析荆楚大地明形势、理思路、重方法、做实功、求实效的担当作为,推动全省上下奋楫扬帆再创佳绩。

“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考察时提出殷切期望。

——题记

2020年疫后复苏;

2021年复元打平;

2022年重回赛道;

2023年修复向好!

这是湖北拼搏奋进的年轮。

苦干实干的汗水,见证不易,承载厚重。湖北,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三个一定能”的殷切期望。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锚定坐标系,湖北奋勇向前。

复杂局势中,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昭示:湖北敢于先行,更有能力实现先行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

一份波澜壮阔的“中国答卷”给世界经济带来希望,一份同样精彩的“湖北答卷”为共和国添彩。

尽管遭受疫情重创,湖北仍一路顶压前行、一路回升向好: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大台阶,实现重回主赛道的强劲复苏;今年一季度,湖北GDP增长6.1%,延续向好态势。

发展曲线何以昂扬向上?

湖北省委实践作答: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看荆楚大地,支点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勃勃生机。

能级跃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不断增强。2023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803亿元,武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创新驱动,支点的硬核竞争力不断增强。“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三大产业今年有望达到万亿规模,18个产业超过千亿,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4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个,均居全国前列。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策马扬鞭,奔向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扩大开放,支点的要素集聚力不断增强。超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加快形成,4小时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万吨货轮可通过长江由上海常态化直达武汉,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在长江中上游排第1位。花湖国际机场今年货运量可突破120万吨、进至全国第4位。

绿色转型,支点的生态承载力不断增强。长江干流、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水清岸绿、江豚逐浪”的美景成为常态。用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绿色低碳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协同融通,支点的辐射带动力不断增强。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加速一体化。2023年,襄阳、宜昌经济总量分别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位、第2位,城市梯次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新发展格局中,一条清晰的路径表明:湖北抓住了支点建设的“牛鼻子”

昂扬向上的经济指标、蓄势腾飞的信心指数,缘何而来?

2022年4月,从一次鄂东、大别山南麓的地方调研公开信息中,人们看到日后为人熟知的一个词:流域综合治理。

2023年,湖北“新春第一会”上,一个极具系统思维、创新思路的规划重磅亮相:省市共同编制的《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主题词正是“流域综合治理”。

《规划纲要》既接湖北护水、治水、兴水的厚重历史,又承全省上下在前期工作中打下的坚实基础,进一步理本底、明方向、筑底盘、守底线、补短板、扬优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评价说,湖北是千湖之省,肩负“一江清水东流”和“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治荆楚必先治水,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高度契合湖北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梳理省委主要领导的调研,一套清晰的工作方法呈现——

以规划的“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全省划分为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出台负面和正面“两个清单”。《湖北省域战略规划》搭建省域规划数字化信息平台,把规划纲要的正负面清单落实到空间布局上,先布棋盘再落子。

以专题会议的形式,研究部署重点工作。比如,围绕《规划纲要》,省委召开22次专题会议、7次专家咨询座谈会;围绕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建设,省委召开10多次专题会议;

以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专题会、专题辅导班等方式,释疑解惑、凝聚共识;推进供应链平台建设、实施强县工程、推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各地市主要领导干部登上讲台,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专题交流。

以“边试点、边总结、边推进”的方法,推进重点工作。通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县城“双集中”发展和就地城镇化试点等工作,激发地方干群干事积极性,一批试点“打样”成功,复制推广。

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中,一套把湖北所需、湖北所能、未来所向结合起来的“组合拳”陆续打出——

2023年,省委明确支点建设的“五个功能定位”,推动湖北更加深度融入国家战略。

今年2月19日,湖北“新春第一会”聚焦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进一步明方向、定任务、促落实。

4月19日,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意见》,再次部署推动支点建设的“五个功能定位”走深走实,持续推进“五个以”的实践路径,加快构建“五个一”的战略抓手,强调重点把握“五个关系”。

抓住“水”这个牵引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牛鼻子”,以新思路新举措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

激烈竞争中,一系列发展成果证明:湖北能将优势变胜势

对于湖北,以一域服务全局的责任靠什么来担?

找准比较优势成为突破口。湖北把手中的优势资源系统梳理,系统组合。

作为湖北最宝贵的“压箱家底”,丰富的科创资源如何转换成创新实力?

“1+10+8+163+477”响亮作答!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77家新型研发机构,这个极具湖北特色的科技力量矩阵,成为湖北布局重点领域的“四梁八柱”。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响亮作答!全球首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全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2.0”、闪存芯片、脑机接口、心肌旋切,多项鲜明打上“湖北印记”的成果,闪耀世界。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近五年来,湖北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每年都居全国前5位。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传统产业焕新蝶变,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产业迈向更高层级。

地处中国“天元”,区位优势如何转换成重要的双循环枢纽?

驰骋万里的中欧班列、万吨货轮畅行的长江黄金水道、“运全国、配全国,运全球、配全球”的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见证喷薄奔涌的激情。湖北加速构建三个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搭起联通世界的开放之桥。

一条条现代物流供应链,搭建优质资源的网络。看不见的“天网”“地网”中,重要领域的供应链平台加速搭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市场指挥棒下高效配置。

一次次国际经贸合作、一项项开放制度创新,抒写海纳百川的胸怀。在改革开放的试验区里,湖北自贸试验区2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500强对话湖北、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汉交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不断增强湖北开放“磁吸力”。

找准优势,精准发力。

科技资源富集的优势,成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基地的强大动力;“九省通衢”的交通区位优势,成为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的有力支撑;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成为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的优质基础;生态文化底蕴厚实的优势,成为建设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的根基……

一系列发展成果充分证明,湖北能将优势变胜势。

“统筹”主线下,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证明:湖北有了更具价值的收获

经济指标的上升,物质层面的收获,弥足珍贵。

梳理这些年湖北弦弦相系、韵韵相叠的发展历程,我们还看到更具价值的收获。

我们深刻认识了“统筹”二字,找准了方法论。

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到全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大会;从地市州调研,到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专题会;从《规划纲要》到《湖北省域战略规划》,“统筹”二字贯穿始终、纲举目张。

有“统筹规划与规划统筹”。通过建立一个规划体系,全省统筹各类规划形成“左右叠加、上下贯通”的规划体系,推动发展单元由市县为主体向省市县统筹转变,以国土空间布局的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实现全省发展“一盘棋”。

有“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安全底线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省谋划建设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丹江口库区(湖北)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就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生动实践。

我们重新认识了“优势”二字,找准了目标定位。

各地盘点比较优势,围绕“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破题。丹江口水库的保护,事关京津冀豫一亿多人的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十堰市以流域综合治理为统领,加快向“保护就是发展”第三重境界迈进,好山好水成为群众致富的依靠。黄冈市顺应城镇化规律,综合施策让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以优质公共服务引导人口集聚,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将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正在书写人、产、城“三向奔赴”的“小城故事”。

我们收获了比黄金还重要的“湖北信心”,备足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人民的似海深情、如山厚望,成为我们克难攻坚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经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和疫后重振等大战大考,全省上下感恩奋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荆楚大地积淀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这些都赋予我们继续抢抓机遇、推动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冀望未来,大道宽广。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中部地区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刚刚出台的《湖北省域战略规划》,部署建设“左右叠加、上下贯通”“多规合一”的省域规划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将进一步走深走实。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进军的号角声正在召唤着荆楚儿女——

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奋发有为!

以更富激情的跨越冲刺向前!

综合实力逐年提升

2020年生产总值

43443.46亿元

比上年下降5.0%

2021年生产总值

50012.94亿元

比上年增长12.9%

2022年生产总值

53734.92亿元

比上年增长4.3%

2023年生产总值

55803.63亿元

比上年增长6.0%

(按可比价格计算)

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

4800亿元

排全国第三位

五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

营收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60%

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今年有望达到万亿规模

18个产业超过千亿,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4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个均居全国前列

(数据来源: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制图:徐云

--> 2024-06-19 ——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述评之一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7682.html 1 能级跃升 砥柱立中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