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脚手架搭建“大艺门” 挥手间奏响编钟乐

36所高校学子比创意拼科技秀绝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璐

炎炎夏日,挡不住青春激情。6月12日晚,在华中农业大学襄阳书院室外体育场,“你好,大艺村”高校艺术创意作品展览会人头攒动,从平面展示到立体构建,从静态呈现到动态演绎,36所高校集中展示美育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创意点亮“趣”与“美”

由湖北美术学院的师生共同设计的“大艺门”,成为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大热门”。“大艺门”高12米、长24米、宽9米,整体重量达100余吨。

据团队成员湖北美术学院2023级展示设计研究生佘俊介绍,“大艺门”用了5800个长短不一的钢管,26000个固定钢管扣件,有黄、红、蓝、白四种颜色的灯光。

“我们从接到任务开始设计一直到完工,只有15天时间。”该校副校长程智力介绍,选用“脚手架”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打造“大艺门”,视觉冲击力强,可以反复利用,实现了社会资源价值最大化,也寓意着当代大学生构筑梦想、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

一把普普通通的竹篾条,可以玩出什么花样?来自湖北科技学院的李林涛,拿着20多根竹签,扎成一个圆筒造型,固定在圆盘底座上,然后用一条条细细的竹丝顺着圆筒一圈圈缠绕,20多分钟后,一盏竹丝灯就做好了,引来市民驻足拍照。

李林涛是五峰竹编非遗项目传承人,他和“湖科布谷鸟”非遗团队10个人花7天时间,用竹子编织了一个球形展区,在灯光的装点下闪闪发光。他说,设计灵感源自“蹴鞠”,将传统材料竹子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诠释“以竹代塑”主题。

展台上还摆放着水果篮、茶点盘、花篓、扇子、提篮等竹制品,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这些展品也是商品,仅竹扇就有近50个品种,远销海外。”李林涛说。

数字赋能“新”与“智”

观众只需站在指定区间,挥动钟锤敲击,便可听到优美动听的旋律。武汉音乐学院“数智编钟”亮相,体验者排起长队。

“‘数智编钟’不仅能虚拟仿真演奏,还可以利用AI自动生成编钟音乐。”项目负责人李鹏云介绍,编钟的虚拟影像和声音,均为2400年前曾侯乙编钟的真实采样。系统采用AI姿态识别、手势追踪及音乐人工智能技术,以演奏动作姿态触发声音程序。

该项目从准备实施到完成搭建用了两个月时间,团队克服原始数据转换等诸多困难,反复打磨、测试,让编钟和编钟古乐穿越千年,生动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展区,一名学生招手、转圈、摇摆,身后屏幕上的虚拟IP人物“小芷”也跟着做同样的动作。原来,学生身上佩戴了动作捕捉设备,同步将动作传递给后方的“小芷”。

“真是大开眼界!”樊城区竹条中心小学老师周婧婧和同事们,纷纷上前体验。

展区内,各高校围绕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等主题,不断推陈出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采用解构、重组等方式设计明信片,绘出“我眼中的黄鹤楼”,并借助AR技术让明信片动起来;华中师范大学将吸管、铁管、油桶、竹木、石头以及金属器皿甚至锅碗瓢盆,制作成乐器,表达“万物皆乐器”的理念;武汉工程大学展出梦想系列,包括输液报警及自动换药装置等。

在大艺村,既有以具象语言展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创作,也有以抽象语言进行的观念表达和浪漫想象,科技感、时代感、交互性凸显,创新、活力弥漫青春的秀场。

--> 2024-06-17 脚手架搭建“大艺门” 挥手间奏响编钟乐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7436.html 1 36所高校学子比创意拼科技秀绝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