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刘唯 戴静
夏粮丰收,颗粒归仓。从开秤收购到入库贮藏,眼下正是夏粮收购忙碌季。
炎炎夏日,收粮存粮如何经得住“烤”验?6月12日,跟随一颗粮食的“旅行路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洪山、江夏大花岭两个粮库,探访“数字粮仓”的新模样。
出入全程监控
“千里眼”下“颗颗归仓”
江夏大花岭粮库,一进库区大门就是地磅台。四辆装有小麦的卡车正依次停在这里,等待过磅称重。磅台周围安装有车辆检测器、红外传感器、RFID(无线射频识别)读写器、摄像头等设备。
“重量70吨,请前往1号仓。”其中一辆卡车驶上磅台刚停稳,电子播报器便报出卡车重量。一旁的中控室内,粮库负责人李保俊指着监控屏实时传输的视频图像告诉记者:“数字化地磅称重系统,摆脱了以往手工写数、登账、统计的落后方式,实现了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业务流程,管理员在办公室就可以查看过磅车辆,实时监视过磅情况。”
“每一车粮食,都有自己的专属‘身份证’,全程可追溯。”李保俊手拿一块食堂饭卡大小的卡牌说,粮食进入库区扦样化验完成以后,粮车与车上装载的粮食信息全被记录在电子卡里,包括品种、重量、等级、水分、送达粮仓序号等。有了它,过磅后,司机无需再下车取单据,直接将粮食运到指定粮仓即可。
“过去交一车粮要等上一天的时间,还要拿着各种单据在粮库院里跑来跑去办理各种手续。现在,有了这张电子卡,交粮入库结算方便多了,省时又省力。”天门庄品健公司工作人员说,该公司今年夏收计划给大花岭粮库送小麦5100吨,从6月5日起至12日,已发送小麦3000吨,最多一天送来12卡车小麦,都是当天送来、当天入库。
在武汉市粮油储备公司的监管中控室里,监控屏上实时传输着大花岭粮库各个作业点实时的视频图像。从粮食到库、化验、称重、入库、存放,甚至调拨、盘点、检索、发货,监管平台都可以实时看到。
武汉市粮油储备公司相关负责人指着大屏幕说,依托“数字汉粮”系统,相关业务主管部门都可以在监管平台上实时监控各大粮库。在这个信息平台,所有节点信息一目了然,只要动过就可知可查,不仅给安全工作增设了一道防线,也给廉政建设加了一道防线,有效避免了“人情粮”“舞弊粮”。
吹着空调上着“网”
库房存粮“粒粒无损”
出武汉市区,沿武金堤一路前行6公里,就到了洪山粮库。这家粮库始建于1956年,迄今已有68年历史。数字化改造让“高龄”粮库“返老还童”。
夏天的武汉,室外温度34℃。但记者走进11号粮仓,却感觉非常凉爽。脚下是堆积达6米高的带壳稻谷,表面摊铺得很平整,乍看还以为是平坦的凉席。踩的“路”是平铺在粮堆上的垫板,走上去嘎吱作响。
插在粮堆上的温湿度计显示,此刻空气温度20℃。“我们的仓温常年控制在25℃以内,仓湿率控制在70%以内,能防止害虫滋生,延缓粮食陈化速度。”粮库负责人包刚指着四周,仓房里4台空调马力全开,控温控湿自动运行。
粮仓长100米,宽20米,相当于5个篮球场大小,“粮仓这么大,怎么知道粮堆里面的情况?”
“在你脚下6米深的稻谷堆中,铺设了测温电缆,均匀分布着200多个温度传感器,实时地监测着粮食的温度变化。”仓库保管员熊浩然说,有了高科技,仓内稻谷的温度、湿度会实时上传到总控室,以前难以捉摸的温度和湿度,现在变得直观可视。
除此之外,仓库内还有环流熏蒸机、谷物冷却机等设备,通过埋在仓库底部的管道,可以自下而上进行杀虫熏蒸作业、输送冷却空气。
“跟以前粮仓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包刚笑着说,粮库的窗户很大,长约一米,离地面有5米高,过去开窗通风,只能通过机械操作、用手摇动,开一扇窗户就要耗费半个小时,一阵忙碌下来,几个工人便大汗淋漓。如今,跟汽车的车窗可以一键升降一样,粮库的窗户也是用电脑来操作的,点击仓库外面的控制屏幕,就可以实现“一键开关”。
“满仓传感器、摄像头,盯好每颗粮。现在只要敲敲键盘,就能掌控所有粮食的动态。”包刚说。粮库装上“千里眼”,市民的“粮袋子”更牢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