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5日

劳动着,运动着,创造着——

这样的校园真美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孙洋

6月12日,利川市白羊咀小学在油菜籽丰收的喜悦氛围中迎来了新一轮的种植季节。校园内一片繁忙景象,学生们积极参与拔草、锄草等准备工作。从挖坑到播种,他们贴近土地,感受植物生长的奇妙,个个脸上洋溢着欢乐与满足。

“这样的劳动实践,能让学生更接近自然,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该校负责人介绍,学校依据时节举办了多次农耕活动,这一次不仅包括传统的蔬菜种植,还特别增加了草莓、辣椒、南瓜、西瓜、茄子、秋葵和向日葵等多样化的农作物。

曾经,许多孩子只识书本不识水稻,尤其是城市的孩子缺乏劳动教育,令人担忧。近年来,国家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将劳动列入教育目标,而随着“双减”实施,相关工作逐渐深入。我省制定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推动大中小学根据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劳动课程没有教材,各个学校因地制宜,各显神通,进行劳动项目课程资源开发。应城市长江埠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依托长江埠饮食文化深远的特色,组织教师开展“传承家乡经典美食”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针对家乡水生植物众多,组织学生种植身边常见的水生植物,设计花香校园。鄂州市华容区段店小学依托乡村少年宫,聚焦非遗技艺,开设了雕花剪纸课程、刺绣课程;针对本地学生喜好糕点的特点开设了糕点制作课程。在这些劳动课堂里,同学们一起做糕点、尝美食,学刺绣、赏作品,掌握劳动技能,体验劳动乐趣。

孩子既在劳动中收获成就感,又在体育、美育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建始县民族小学每年举办校内“希望杯”足球联赛,还组织其他学校开展校际邀请赛,积极参加全县小学生足球联赛,提升学生对足球的兴趣,提高师生参与度、荣誉感。

宣恩县高罗镇小学教联体学生主要来自乡镇农村,多为留守儿童。几所学校结合地域特色文化,重点发展苗语、三棒鼓、铜铃舞、戏曲操、课桌舞等校本课程,开办了苗语、三棒鼓、手工、绘画、足球、书法、连厢、八宝铜铃舞等21个兴趣班。在美的熏陶中,“苗乡花儿朵朵开”。

宜昌市长江中学的孩子大多住宿,学校保证早操、课间操、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一节体育特长课,还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训练等校本课程,强健体魄;舞蹈、合唱、钢琴、民乐、书法、美术等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陶冶性情,体育与美育教育也释放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推动学校开齐开足体育、美育课,强化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

劳动、体育、美育并举,让校园更美好,孩子们乐于在这里向善、向美、向好。

--> 2024-06-15 劳动着,运动着,创造着——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7329.html 1 这样的校园真美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