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5日

晨光洒满冠军校园

——武汉光谷六小体教融合结硕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晓明

清晨7点,是学童睡眼蒙眬的时刻,而在培养出跳水奥运冠军王宗源和世界冠军昌雅妮的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却是另一番光景。

6月12日一大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赶到学校探访,操场上,校队的日常早训已火热展开。孩子们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篮球,有的跑步做操,有的练习棒垒球。体操馆内,女生们正在认真练习着形体动作。学校不算大,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很快便传播开来。在校长李明菊的眼里,这样活力四射的校园,才有蓬勃的朝气。

因地制宜做好体教融合,赋予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教会相应的体育技能,考验着每一所学校的智慧和执行力。“我校面积只有19.5亩,让孩子们‘动起来’可不容易,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李明菊说。

光谷六小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体育活动时间表”——早7点到8点25分,是各项目校队训练时间;然后是见缝插针的灵动大课间、体操和放学后2小时的课后体育;课间的10分钟,在操场上奔跑,在塑胶跑道比拼一下侧手翻,或者拼起课桌打乒乓,反正由着孩子们撒欢。李明菊说:“我们严格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在全员体操的基础上,鼓励每个学生至少学会1至2项体育技能,做到‘科科有体育元素、班班有体育活动、人人有体育项目’。”

为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率,学校“化整为零”,将传统的大课间活动改为灵动大课间,组织不同年级的小型运动会,甚至连器材的运用都考虑进去,比如拿出体操馆里的一面墙改造成攀岩壁,解决了攀岩项目的训练问题,在操场四周见缝插针布置运动器材柜,让学生能更加方便取用足球篮球的同时,还进一步节省了空间。

光谷六小的体教融合已形成了从社团、梯队到校队的完整体系,学生在体育课接触相关项目产生兴趣后,可申请加入社团进一步练习,并经社团、梯队体系选拔到校队,再到代表学校参加各级体育赛事。“现在,体育社团已经供不应求。”学校德育主任周侃有些哭笑不得,“有些孩子没能入选体育社团,不光自己哭鼻子,还找来家长给学校做工作。”

通过多年努力和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现在的光谷六小不仅是国家级国际跳棋特色学校、国家级软式棒垒球特色学校、湖北省体操传统项目学校、武汉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田径、啦啦操),也是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武汉市小学中唯一两所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试点学校之一。6月7日,该校刚刚夺得2004年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学校俱乐部儿童甲组冠军。不仅如此,该校的软式棒垒球、体操、国际象棋在全国大赛上均有斩获,足球、女篮、毽球等项目也有了历史性突破。

李明菊说:“如何为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坚信,‘以体树人,体教融合’才是培养具有持久幸福生活能力的新时代阳光少年的正确方式。”

--> 2024-06-15 ——武汉光谷六小体教融合结硕果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7327.html 1 晨光洒满冠军校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