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5日

众手呵护家门口的“清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娄雅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指出,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

湖北,长江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承担着“一江清水永续东流”“一库净水永续北送”的时代使命。

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鄂南幕阜山下,崇阳县群山绵延,水系发达。全县大小河流50多条,各类水库109座,长江一级支流陆水河贯穿全境。

如何确保家门口小河清澈?如何让门前的河流成为造福老百姓的幸福河?

6月上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赴崇阳县寻找答案。

村口绿化我来做

村民程日维蹲在花丛中,捧起一块苔藓,将其嵌入花草底部。不出几分钟,裸露的泥土覆盖满苔藓,将鲜花衬得俏皮。

一阵夏风吹过,程日维身后,一块约5平方米的小花园初具雏形,成为崇阳县港口乡石岭村的靓丽“门楣”。

“这可不是村里安排的,环境干净了,大家主动‘掏腰包’做美化。”村支书程锐超十分自豪。

石岭村紧邻东堡港。这是该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典型“代表”,全长20公里,惠及5个行政村,覆盖人口超1.6万人。

记者沿东堡港一路探访,花草夹道,步步皆景。

程锐超将记者带到村口:“东堡河现在水质清澈。县水利局安排,河道清淤、拓宽河道,岸堤的硬化都是做的生态框,环保又美观。”

石岭村还建设了7个沉淀池。村民生活污水先排到沉淀池,达标后再引流到农田灌溉。

小河越来越干净了,原本在县城做生意的程日维主动回到村里。打开他的手机,购物软件的记录都是各种花草树木,紫菀、绣球、玫瑰……每单从几十元到大几百元不等。在他的带动下,10多位村民加入“美化队”,帮忙挖土、种植、浇水。

向日葵迎风摇曳,沿着一排小竹林,记者来到一条绿植长廊。“我们还准备在这里办旗袍秀、承接集体婚礼。”程锐超谈起发展计划,“不仅要水‘绿’,还要靠水‘富’。”

【感言】家门口的小河,链接着流域治理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群众的力量一经激活,为流域治理注入源源动力。

拆掉古堰“禁扔”牌

出丛林,入平滩,高堤河的清水,在白霓镇的石枧堰倾泻而下。

石枧堰,高堤河边的一座千年古堰,和远陂堰一起组成白霓古堰,2023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记者采访,堰下村72岁的章确忠闻讯赶来:“我们依靠古堰而生。从小听着古堰的故事长大,对古堰充满感情。”在云南创业近20年后,章确忠回到古堰边,和乡亲们一起致力于古堰保护。

“以前周边没有路,淤泥多,下大雨、发山洪时,堰里都是浑水,还漂浮垃圾。”金星村村民王新阳回忆。

2021年10月,崇阳实施高堤河综合治理项目,河道清障疏浚、衬砌岸坡,畅通行洪断面。去年11月,崇阳县发布第7号河库长令,开展碧水保卫战“幸福河库共同缔造”行动,高堤河被列为县级幸福河库建设试点。

持续的整治,古堰焕发新生。

行走堰边,清水盈盈,游客或漫步堰坝之上,或蹚水摸鱼。坝上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让宁静的山村平添几分热闹。

今年“五一”假期,周边油市村的“土灶台”项目对外营业。曾经的鱼塘边,9个土灶一字排开,柴米油盐和菜品由村里提供,游客用土灶自行加工。木栈道环绕鱼塘,光伏发电的路灯充满时尚气息。

“环境好了,生产生活方式也变了。村民基本不会乱丢乱扔,古堰边‘禁止乱扔垃圾’的警示牌,直接拆掉了。”油市村村干部朱红良感叹,古堰已从灌溉堰走向旅游堰、生态堰。

【感言】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为了发展,为了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绿水成为生产要素,才能形成保护得越好、发展得越好的良性循环。

争相积分护河清

远山如黛。沿着246省道,记者来到高堤河边的港口乡小沙坪村。

与河岸一条马路之隔,一块红底白字的“积分兑换超市”牌匾十分醒目。老板金小君神秘一笑,取下挂在收银台的积分兑换账本说:“村民凭自家的积分,可以免费兑换物资。比如10分,就是对应10元的物资。”

港口乡是鄂南有名的“禁塑之乡”。5年前,该乡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村民杜绝一次性塑料碗筷、水杯等。“老百姓已形成了习惯,坚持至今。”港口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饶海涛说,为了进一步引导村民保护高堤河环境,小沙坪村又探索了积分制。

曾经,小沙坪村饱受高堤河涨水困扰。村干部代久练的家,与河岸相隔不到30米,屋外墙壁上,一条齐腰高的水痕清晰可见。“过去,每年汛期总淹水两三次。2021年高堤河整治后,村里再也没淹过水了。”代久练说。

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环境,小沙坪村筹集资金,给每户发放“积分存折”,按照一分一元的标准,每月对每家考评打分,评分指标包括爱国守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等多方面。

积分激发治理新活力。村民谢灿明争当“学霸”,一年积攒了200多分:“免费兑换的牙膏、肥皂、洗衣粉,一年都用不完。”代定祥不甘落后,不仅清扫自家的房前屋后,4个在外打工的儿子的家门口卫生,他也全部承揽。

“任何时候到村里,到处都干干净净。”饶海涛感叹。

【感言】如何保护流域治理的成果,确保水环境稳定?老百姓共管共护,一起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才能让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同共进。

--> 2024-06-1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7312.html 1 众手呵护家门口的“清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