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翟兴波 王欣 通讯员 杨邹 张玮
森林穿越,峡谷观光,洞穴探险,星空露营……历经半年提档升级,5月25日,保康县九路寨生态旅游区“焕新”迎客,向创建国家5A级景区发起冲刺。
从“以磷化工业为主体、以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两翼”的发展框架,到“以生态旅游为龙头、以磷化工业和特色农业为两翼”的发展布局,再到全域旅游发展战略……10年时光走过,该县以“生态绿”打底、“红色游”铸魂、“飞驰白”增速,先后培育出4个国家4A级景区,斩获25张森林康养“国牌”,建成93个美丽乡村试点。
保康县委书记冯云波说,该县着力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以核心景区为依托、以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为支撑、以高铁高速和绿色廊道为纽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不断探索“两山”理论转化的保康路径。
矿山复绿变景区
站在马桥镇黄龙观村的一处山头远眺,千峰竞秀,幽谷纵横,绿色画卷铺展。
如果不是看到路旁宣传栏上的老照片,很难想象,十多年前,这里曾是岩石裸露、坑洞遍地、扬尘漫天的废弃矿山。
黄龙观村党委书记章祖良介绍,高峰时期,全村有大小矿坑几十个,年开采量上百万吨,配套选矿厂遍布山沟。前些年,采矿点、选矿厂逐步关闭后,废弃矿洞、矿坑形成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成为“灰色包袱”。
吃老祖宗的饭,不能砸子孙的碗——保康县对矿山开展全面“体检”,分阶段、分任务、分工程量开展整治和开发利用。其中,黄龙观村分三期治理,矿洞封闭、矿坑回填、平整覆土,累计植树18万余株,种植草皮250余亩,修复矿山近千亩,建成国家3A级景区六柱垭生态文化旅游区。
如今的黄龙观村,景区内设有夫子广场、国学讲堂、儒家雅院等景点,百果园、山顶木屋、高山体育场等依山而建,错落分布。
“以前村里开矿灰尘四起,现在发展旅游,民房变民宿,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村民李晓丽说,今年“五一”期间,大片芝樱花海“红”上央视,吸引了大批赏花客前来打卡。
保康矿藏资源丰富,尧治河、堰垭、黄龙观等“有矿”村,从满山开矿、废渣遍野转变为满眼见绿、转角见景。
全力保护好生态的保康,正在获得生态的回馈。保康县县长杜云峰介绍,近10年,通过对矿山、矿洞、矿渣综合治理,保康修复治理面积约2500亩,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的70.87%增长到现在的84.13%,空气优良率达96.1%,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红色沃土育新花
5月27日,保康县马良镇小学263名师生来到尧治河村,开展为期2天的研学旅行,在小山村上大思政课。当天,全省监狱系统2024年第二期党务培训班在尧治河开班,百余名党员干部边走边学百年党史。
让藏在书中的历史“活起来”!2023年,尧治河村携手武汉科技大学共同打造“复兴之路”党建研学项目,投资5000余万元,将红色经典融入自然景色之中,一线串起六大沉浸式党建研学场馆和十多处红色纪念地微缩景观。截至目前,尧治河已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培训2000余期。
保康县革命烈士陵园、歇马镇吴德峰故居、解放战争中原突围战后坪镇康家山战场遗址……保康现存革命战斗遗址40余处,红色旅游资源丰厚。
深耕红色沃土,绽放文旅之花。黄堡镇黄堡村打造党建主题公园、红色驿站等,形成集体验参观与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红色研学线路,自2021年建成以来,已接待数万人。
歇马镇白竹村以吴德峰故居为依托建设革命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教育+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成为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
高铁带“热”全域游
6月1日,“复兴号”列车飞驰在崇山峻岭间。保康县高铁站出口,开往县城和景区等地的高铁专线公交、旅游巴士、出租车排成长龙。
地处后坪镇车峰坪村的枫林晚民宿,距离保康高铁站约5分钟车程。当天有10余名武汉游客将入住该民宿,老板康旭东特地提前来到高铁站接站。
依托毗邻的高铁站和横冲景区等,游客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滑雪,枫林晚民宿每年可接待游客近万人。
保康县还投资8000余万元在高铁站建设集旅游集散、客运中转、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出台民宿发展政策,2023年以奖代补精品旅游民宿、庭院式民宿470万元。
文旅企业加快重组。尧治河村整合多家景区、酒店、旅行社,成立尧治河文化旅游集团,“抱团”闯市场,在重庆、西安、武汉等地举办文旅推介会,全力备战避暑游。兴发集团接手九路寨景区,投资8000万元对景区交通道路、配套设施等进行提档升级,启动二期项目的规划开发。黄龙观懒泊湾项目、蜡梅公园项目、天沐温泉项目等相继投入运行。
让游客快进慢出、快旅慢游,保康县推动小城镇组团式、差异化发展。2023年,举办冰雪旅游节、茶文化旅游节、露营帐篷节等“一镇一节”活动20余场,接待游客718万人次,同比增长34%。保康还建成3个滑雪场,举办高山滑雪赛事,上个滑雪季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