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芬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充分发挥文化“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的深厚支撑作用,在保持自身民族性、稳定性和完整性,维护民族凝聚力的前提下,以开放态度和开阔视野,在自主和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学习和借鉴有益的文明成果,在革故鼎新、继承发展中建构符合时代和历史要求的文明体系和价值体系。
以文铸魂。“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装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化的“根脉”深耕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扩大民心民意“同心圆”,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磅礴力量。
以文化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五史”宣传教育,以筑牢精神之基。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育、法治建设相结合,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在生活中领悟它,使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持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既是“育新人”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建设中“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重要标准。要通过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家教家风建设,推动个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通过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等优良传统,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培育文明新风尚;通过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当先锋。
以文强基。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构建与完善从国家到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加速“文化+”的融合发展,延长文化的产业链与价值链,提高其他融合行业的文化内涵与创新力,从而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
以文塑形。在内容上,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构建富有鲜明记忆点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做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在传播上,要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区域化表达、全球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通过扭转国际传播中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构建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传播体系。在目标上,要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继而通过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中华文明的“大同”“和合”“义利观”等价值理念,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
(作者系武汉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