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龙华、通讯员童萱、实习生束焱)第一届移植运动会游泳比赛金牌、第六届移植运动会跳高比赛金牌、历届比赛参赛证……6月12日,当67岁的武汉“换肾人”凌汉生从随身的包里拿出这些“宝贝”时,立刻引来众人敬意的目光。当天,第八届中国移植运动会在武汉举行。 2004年,这一赛事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专家发起举办,在它“20岁生日”之时,重回“出生地”。1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器官移植康复者运动员,参加了常规竞技赛和创意趣味赛。
“游泳、田径、体操,我样样都玩儿。今年我参加的是两人三足和拔河比赛。”连续八届参赛的凌汉生在记者眼里活脱脱一个“老顽童”。2000年,他因尿毒症在同济医院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康复仅仅一年后,闲不住的凌汉生就听从医生的建议踏上了运动场。2004年听说同济医院发起举办第一届中国移植运动会,他欣然报名,并在中青年组游泳比赛中获得金牌。20年来,伴随着移植运动会在全国各地的举行,热爱运动的凌汉生也跑遍祖国的东西南北,交到了许多移植康复者朋友。“我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捐献的逝者,都是带着两个人的生命活着。通过运动,我们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生命活力,看到器官捐献、移植的巨大意义。这就是我现在坚持运动的意义。”凌汉生说。
运动会开幕式上,运动员都是走路入场,但有一位乒乓球选手却骑着自行车入场。他叫王伟,比赛前,他骑着自行车从老家甘肃甘谷县出发,每日骑行百余里,翻山越岭,历时7天,一路骑行到达武汉。
将时针的齿轮拨回16年前。2008年7月,王伟被确诊为肝硬化晚期。从甘肃辗转来到天津,王伟一边做治疗,一边焦急地等待移植肝源。3个月后,他等到了匹配的肝源,成功进行了肝移植手术。
经历过生死轮回的王伟,比任何人都清楚生命垂危之人对“器官移植”的渴望,更感恩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大爱。“我活下来了,便有责任有义务,将器官无偿捐献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出院后,王伟通过有氧运动慢慢恢复健康。他尝试过爬山、慢跑,最终发现了骑行的乐趣。“这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还能让我去不同的地方,遇到更多的人。”王伟说。十几年来,王伟穿着一身印有中国器官捐献标志的骑行服,戴着蓝色头盔,穿行在全国各地,所到之处他都会掏出自己复印的遗体器官捐献的传单发放,或者坐在一处和周围人讲述自己的经历。
武汉是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发源地。前来出席运动会的原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四、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实教授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相继建立了包括肝、肾、胰腺、胰肾、心脏、心肺、小肠、肾上腺、胰岛移植等各种动物的移植手术模型,揭开了我国器官移植的序幕。
运动会发起人之一、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陈忠华教授表示,20年来,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领域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公民志愿无偿捐献器官受到法规的肯定和保护,要继续通过移植运动会等方式唤起更多人加入到这一大爱的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