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志愿填报应彰显公共服务底色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今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志愿填报成为摆在考生眼前的一道重要“试题”。

志愿填报作为学生迈入大学的关键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考得好不如报得好”,这句话不断刺激家长和考生的敏感神经,已成为许多志愿填报服务机构的广告词。但从现实来看,志愿填报服务中鱼龙混杂、贩卖焦虑、价格畸高等问题值得关注。

近日,标价11999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引发热议。这还并非最昂贵的选项,一网红机构还有标价17999的“圆梦卡”。高昂的咨询服务费,真能换来同等含金量的优质服务吗?经济学领域有个术语:价格带,指的是商品或服务价格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志愿填报服务咨询存在极大的市场需求,但任何一种市场供给都不能像杂草一样野蛮生长,而是要监督引导其运行在规范有序的轨道上。纠偏价格畸高的最好办法,就是拓宽公共服务供给这个渠道。

当下市面上一些志愿填报机构,有的一味谋求利益,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有的貌似为考生着想,实则贩卖焦虑;有的炮制“专家名师”,其实在虚假编造“内部信息”“内部数据”;有的“志愿规划师”是临时招募人员,经过几天培训就手持“台词”匆匆上岗;还有的机构引入“人工智能、AI填报”这类工具,5分钟就能生成“志愿填报”咨询产品。这样的志愿填报“军师”,与其说是顺应市场需求,不如说是钻市场空子;不是尽心帮助考生“避坑”,反而可能给考生“挖坑”。天价志愿填报咨询,不仅给家长加重经济负担,也干扰了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高考志愿填报只有一次,学生关心、家长关心,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应当明确“公共服务”底色的教育问题。从为考生发放最新的志愿填报指南,到推出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平台,从邀请专家组织开展志愿填报公益宣讲会,到开设高考填报志愿咨询专席热线答疑解惑,各地搭建官方信息供给平台的探索已有不少,目的就是提供更多理性、科学的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和家长弥补“信息差”。

很多家长是过来人,他们和孩子一起共同经历志愿填报这个过程后,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结合学生实际,用心在权威信息里检索、思考、谋划,多能做出一个“不让人后悔,比较满意的选择和决定”。志愿填报最为核心的问题,不是什么专业最有“钱景”,而是结合孩子的个性、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那条路,不能让考生自己的志愿变成家长的志愿、咨询师的志愿。这是公共服务需要瞄准的方向,是市场化信息供给需要行走的大道,也是家长需要冷静理性思考的问题。

--> 2024-06-1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7110.html 1 志愿填报应彰显公共服务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