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长江与雅江的深情交融

——湖北省对口援藏工作扫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通讯员 姜楠 王晓丽

湖北,地处华中腹地,是长江干流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

西藏,位居西南边陲,是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

雪域高原的格桑花谢了又开,一批又一批湖北省援藏工作队员步履匆匆,不曾停歇。

今年是湖北对口援藏30周年。30年来,湖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始终把做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着力促进鄂藏两地交往交流交融,累计选派10批1194名援藏干部人才,投入资金48.6亿元、实施项目704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共安排援藏专项资金12.3亿元,实施项目122个,从产业、科教、医疗、就业、文化等重点领域,全方位助力西藏山南市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鄂藏两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跨越万水千山,长江与雅江同朝夕、共澎湃、情交融。

高质量赋能,激活雪域高原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6月底,我们的设备会全部安装到位,预计7月中旬正式投产。”6月5日,位于西藏加查县的西藏安琪珠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原益生菌绿色制造项目工地一派火热,项目经理何新章信心十足。

西藏安琪珠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原益生菌绿色制造项目位于山南市,由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打造。

我省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对口援藏的强基之策,深入开展“鄂企楚商进山南”活动,累计实施产业项目143个、投资15.5亿元。

作为湖北省第一批援藏企业,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自2003年落户山南建设了第一条水泥生产线后,华新西藏日喀则工厂、山南工厂三期等一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探索出产业援藏的“华新模式”。

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湖北省援藏工作队引入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建成200万羽全智能藏鸡产业园,带动20个村集体均实现年增收20万元,受益群众达7000余户。该企业还以颇章乡格拉村、布仁村为试点,探索开发有机种植、乡村休闲旅游等多种业态。

去年,由湖北省政府和山南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雅砻文化旅游节暨“百企进山南”招商引资活动中,50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47.95亿元。

从“补血”到“输血”,从“活血”到“造血”,我省开展产业援藏的过程中,不仅推动重点企业和产业项目落户,还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推动优质技术、人才等资源走进山南。

加查县是西藏有名的“千年核桃之乡”,但这里大部分核桃树都是由种子繁殖,结果周期长、产量低。2020年起,长江大学核桃科技特派团常驻加查县,创建长江大学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开展高原核桃嫁接技术试验。

省援藏办相关负责人说,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科技援藏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山南打造科技创新和信息管理平台,累计开展人才培训879批次;围绕藏鸡、核桃、益生菌等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组建两家产业研究院和一家技术研究中心,推动省内10余家高校院所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在西藏推广新业务、新技术132项。

全方位交融,从官方到民间携手共促“一家亲”

5月中旬,12名山南籍高校毕业生赴湖北就业,进入湖北云档科技有限公司工作。

招收山南籍员工,对于湖北企业来说已不是“新鲜事”。湖北省着力探索“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援藏,累计为西藏同胞提供就业岗位6200多个。

为了让山南籍高校毕业生能积极融入湖北,湖北省援藏工作队推动山南市设立驻湖北就业援藏联络服务中心,在黄石、宜昌、襄阳等地建立就业援藏示范基地、就业创业交流中心,为山南籍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培训、创业实践、跟踪帮扶等“一站式”服务。

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山南籍员工,湖北省援藏工作队协调当地人社部门和相关单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企业开展结对帮教、“一对一”帮带,同时适时组织交友、文体活动。

今年,湖北省援藏工作队创新思路,组织17名来自西藏曲松县的藏族农牧民来鄂就业,益西群培和16名同伴分别被安排到湖北双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湖北诺德锂电材料有限公司工作。“在湖北工作生活期间,我感受到了湖北人民的热情,对‘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有了更深感悟。”益西群培说。

“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援藏,是一扇“窗”,为鄂藏两地同胞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30年来,以鄂藏两地党政代表团互访为牵引,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向基层群众延伸,两地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去年,鄂藏两地共同举办荆楚文化进边疆、健康边疆行等活动,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进。湖北大学研究生赴藏支教团创建西藏首支女子舞龙队,探索将藏戏、锅庄舞等元素融入舞龙表演;西藏山南市东辉中学、加查县中学等校师生们走进湖北研学;山南市艺术团走进湖北,鄂藏两地艺术家共同用文艺诠释“鄂藏一家亲”。

据统计,湖北对口援藏以来,开展支部结对、干部互访、群众结亲等活动660批次,与西藏各族群众结对认亲3500余户;在“我在湖北也有家”结对助学活动中,2333名藏族学生与湖北学生结对,在湖北“有了家”。

“组团式”帮扶,鄂藏两地同心编织民生“幸福结”

第一家宫颈癌筛查中心、第一家出生缺陷筛查中心、第一家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第一家5G远程医学服务平台……

近年来,山南市妇幼保健院创下西藏多个“第一”。这背后,是湖北省援藏工作队的大力托举,来自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中南医院、省人民医院、省中山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十堰市妇幼保健院、随州市中医院、随州市妇幼保健院等湖北省医疗机构的援藏医生、护士等专技人才集结于这家医院,助力其打造西藏一流的妇幼保健院。

30年来,湖北省援藏工作队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持续探索“组团式”医疗援藏,选派400余名骨干医疗专技人才赴西藏开展医疗服务,安排1.19亿元资金支持受援地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启动鄂藏远程医疗系统,西藏四个县(区)的群众不出县城就能享受到湖北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努力拓展“组团式”教育援藏,选派300余名骨干教师赴藏支教,在援藏教师的接续努力下,山南市一高的高考“上线率”连续3年位居山南市第一。武汉西藏中学连续1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100%,跻身全国西藏中学“第一方阵”。

着力深化公益援藏“四项活动”,以西藏各族群众最关心的高原疾病筛查救治工作为突破口,持续开展大骨节病救治等“四项医疗援藏公益活动”。其中,大骨节病在西藏实现愿治尽治、应治尽治;累计救治128名患有先心病的西藏儿童;免费为6.8万名山南市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在山南市实现出生缺陷基因检测项目全覆盖。

与此同时,湖北省援藏工作队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惠民工程的建设和落地,累计实施民生项目217个、投入资金20.4亿元。

千里鄂藏情,格桑花更艳。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鄂藏两地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化鄂藏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为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湖北新的更大贡献。

--> 2024-06-12 ——湖北省对口援藏工作扫描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6973.html 1 长江与雅江的深情交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