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7日

过去10年,江夏区人口净流入40万——

留“夏”来,这里平均年龄34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田勇

5月18日,北京,武汉市江夏区“官方组团”奔赴千里到京津冀招才,发布一张含金量相当高的成绩单——

过去十年间,江夏人口净流入40万,成为武汉市人口流入最多的新城区,全区人口平均年龄仅34岁。

凭着一股子年轻的冲劲,江夏从传统的农业大县,蜕变为一年6次登上全国百强的产业强区、创新活区。

为什么是江夏?江夏何以能留人?

“青年流量”变“青年留量”

每年2万大学生成“新江夏人”

“走到地铁站只需3分钟,半个小时可以到公司,公寓的公共空间和房间的设计也很有新意,我一眼就喜欢上这里。”在江夏地铁7号线谭鑫培站附近的联投星域人才公寓安家一年后,“95后”姑娘李慧说她是“新江夏人”。

老家在十堰的李慧从武汉轻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选择了留在武汉。去年,她住进江夏区重点人才公寓项目联投星域。“原本考虑到外地发展,但听同学说现在江夏的人才政策非常好,想着离家又近,我就心动了。”

“公寓虽在江夏区,但交通便利,环境好,配套齐全。”李慧说,她作为江夏区外企人才,享受人才安居优惠政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月免租金额1500元,“我租的是面积30多平方米的套间,免租后每月只需交100元租金,感觉生活很轻松。”

湖北,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武汉,在校大学生超百万,位列全国前三,其中约三分之一在江夏。

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湖北、武汉的必答题,更是“楚天首县”江夏的使命与担当。

发挥人才优势,首要的是留住人才。

2022年,江夏面向区内外大学生群体喊出“就在武汉、留夏创业”的口号。成立武汉首家“校地企人才联盟”、武汉市首个专门开展区校合作工作的政府机构——江夏区区校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充分挖掘区内25所高校34万大学生的资源优势,吸引年轻人就业创业。

从“青年流量”转变为“青年留量”,一个个“江夏访客”切换为“新江夏人”。统计数据显示,江夏每年留下2万大学生就业创业,高层次人才、大学生落户人数连续多年稳居新城区第一。

去年大湾区 今年京津冀

连续两年奔赴千里揽才

去年大湾区,今年京津冀,连续两年奔赴千里参与“抢人大战”,江夏很忙,也很拼。

5月18日至19日,“智会京津冀,才聚汤逊湖”——武汉江夏·京津冀双招双引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

从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到千年古都北京,短短两天时间,1场启动仪式,7项主题活动,宣传推介、主旨分享、对接洽谈、项目签约、圆桌对话……一次次握手,一次次交流,会场内外,洋溢着合作的热情与共赢的期待。

行程满满、步履匆匆,收获却颇多:江夏签约智能制造、光电子信息、新能源、大健康、未来产业等31个项目,总金额352亿元,为经济接续高质量发展埋下了种子。

一年前的深圳,“智会大湾区,才聚汤逊湖”——武汉江夏·粤港澳大湾区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同样行程满满、收获满满。

2天时间,7场活动,江夏签约总投资272亿元,引入人才2100余人、有意向回流江夏的校友企业20余家、有意向回汉创业就业的湖北籍人才700余名。

频频千里奔赴的背后,是江夏区聚焦招才引智核心要素,加快推动高层次人才向江夏汇集的持续努力,也传递了“筑巢引凤”的强烈信号。

发出“英雄帖”、送上“求贤函”,江夏拿出的“汤逊湖人才十条”诚意满满:如果来项目投资,江夏最高给予4000万元落户奖励;如果来资本合作,江夏搭建了500多亿元的“1+5”政府基金体系;如果来创新创业,汤逊湖人才政策最高给予3000万元的基金投资、200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持和1000万元的科研配套资金……

能留住年轻人的城市,才是有未来的城市。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说,一个城市要发展,必须是“生活、生意、生命”三者高度融合,才能呈现欣欣向荣之态。大城大乡大江夏腹地广阔,是“古武汉的源头、新武汉的荟萃”,既有城的繁荣,又有乡的秀美,且区位优势明显,政策优势明显,相信江夏将在中部崛起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 2024-06-07 过去10年,江夏区人口净流入40万——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6516.html 1 留“夏”来,这里平均年龄34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