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先任
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标准》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标准》强调,要落实传统地名保护名录保护措施,充分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做到“旧地名能留则留,以示乡愁”。(6月6日新京报网)
很多历史地名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形成的,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是约定俗成而来,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些旧地名,融入了数代甚至数十代人的记忆,本身就承载了历史记忆。在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上,地名被正式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往,有些地方喜欢对旧地名擅自改动,强行消除了民众的记忆,甚至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一些富有历史积淀的旧地名被随意更改,改成了与当地历史人文毫无瓜葛的“应景式地名”,导致有些地方变得千名一面。而随意更改地名,也会增加行政管理成本,给人们的生活增添麻烦。
留住历史地名才能更好守护文化之根。“旧地名能留则留”,留下的不仅是乡愁,还有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面貌不断改变,一些旧地名,让城市保留了与过去相连相通的文化纽带,也保留了民众与过往的情感纽带。
不能把旧地名简单当成“淘汰品”,在实在需要更改地名时,要充分尊重民意,遵循严格的程序进行公示,要有科学的更名决策机制进行约束。各地要重视地名保护,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才能更好规范地名管理,让本土文化与乡愁得到更好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