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奋进新时代 美丽追梦人”残疾女性文创作品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启动,阳新县国家级非遗“阳新布贴”作为湖北省“美丽工坊”就业创业代表项目参展,再一次惊艳四座。
阳新布贴也称作“粘花”和“补花”,它是农村妇女用剪裁下来的边角布料,在一块底布上进行剪样、拼贴、缝制,辅以刺绣,制作成具有浅浮雕效果的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以装饰衣物、装点生活。
长期以来,阳新布贴深藏于民间,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挖掘整理掀起“盖头”。2008年,阳新布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阳新布贴作为一种民间绣活,如何在传承和保护中新生?
妙“布”生花
一针一线定格非遗魅力
阳新布贴,据考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其呈现的多为吉祥图案来看,当源于清代,原始稚拙的物象造型、浪漫无羁的组合构成和黑漆点金似的色彩处理,鲜明凸显了楚文化特征,同时又有着特定的阳新地域传统风格。
阳新布贴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儿童服饰、童用童玩、婚嫁实用、生活家用、宗庙饰用等五大系列,计四十余个品种。
阳新布贴的构图自由随意,表现不求形似,以夸张变形手法构象写意,洋溢着乡土气息。它还以细致的刺绣工艺来调和色彩,丰富大块贴布的韵味,以精美考究的刺绣纹样和“遇折回转”、绕边细密的针线做工反映出民间艺人的独特匠心。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会做布贴是阳新姑娘出嫁前必备的一项技艺,布贴用针用线很巧,用一针一线的功夫绣成的阳新布贴不仅好看,而且实用。”在阳新县文化馆的非遗展厅里,该馆馆长居烜介绍。
薪火传承
力行推广传世楚风遗韵
“阳新布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一路走来,“非遗”传承创新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5月16日,在阳新布贴传习所内,阳新布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所负责人胡芳和几十个姐妹正在精心缝制“年年如意”“三羊开泰”等作品。在传习所阳新布贴展示厅内,有虎枕、马甲、抱裙、馋兜、飘带、壁挂等50多个品类,价值1000多万元的产品,接待参观人数累计达60万人次。
阳新布贴传习所开发推出的阳新布贴鞋履“布莲生”系列产品,其工艺鞋底是传统的手工纳制布底,鞋面处点缀以阳新布贴传统图案“莲花”“鲤鱼”“如意”等图纹。产品一经上市,深受市场欢迎。2023年5月第13个“中国旅游日”期间,传习所的阳新布贴《香佩系列》挂件入选文旅部“中国礼物”名单。
如何让阳新布贴在传承中发展?阳新县组建阳新布贴传习协会,建起阳新布贴传习所,延伸出阳新布贴加工基地、传承点44个。
鼓励传承人“传帮带”,一批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至今,阳新布贴发展国家、省、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7人。
产业发展
擦亮名片构筑非遗品牌
如何擦亮阳新布贴名片,推动产业发展?阳新从丰富业态、市场开拓入手,推动阳新布贴“新生”。
为了打响阳新布贴的社会知名度,阳新文旅部门线下打造“布贴展示厅”,开展阳新布贴进展会、景区活动,实地展示阳新布贴;阳新布贴老师带大家体验阳新布贴制作过程,“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线上借助数字媒体和移动媒体平台,投放阳新布贴宣传资料,推送阳新布贴新动态、新设计、新产品。
阳新县还引进手工艺品公司,专门从事阳新布贴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阳新布贴传习协会和传习所、生产企业深度合作,目前已经开发出传统系列、婚嫁系列、服饰系列等百余个品种,文创系列产品千余个。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阳新频道 作者 熊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