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通讯员 吴华钊 宋丹
5月29日,黄冈市三台河棚户区改造项目工地上,600多名工人正在烈日下劳作。55岁的泥工胡华兵是罗田人,已经在这里干了两年多。在他身边的水电工李和国来自四川达州,今年快50岁了。“老李,等会工歇去驿站坐坐。”老胡一边干活一边打招呼。
老胡所说的“驿站”,是由黄冈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在项目部设立的安薪驿站。这里可以乘凉休息,更重要的功能是:提供合同签订、培训教育、健康检查、工资考勤查询、投诉受理和矛盾调处等“一条龙”服务。
“农民工入职时,证件一扫,基本信息一录,就自动生成劳动合同,现场签订。”在安薪驿站,项目总包方中杰建设有限公司劳资专管员肖祺凡打开厚厚一摞文件夹,里面全部是存档的合同。点开电脑,每一个农民工的基本资料、证件照、用工岗位和约定待遇都清清楚楚。每到月底,项目分包公司按班组将工资造册,并经工人认可签字后上报,肖祺凡将工资册与人脸考勤系统记录比对,再从公司设立的工资专户中,将工资逐一打到农民工的卡上。“现在分包公司只负责现场管理和项目施工,农民工的工资不经他们转手,由我们总包方直接发放,工人师傅们可放心了。”肖祺凡说。
“农民工欠薪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现在项目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精细,几乎所有的建设项目都由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施工。”黄冈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副局长林佑章说,要确保农民工工资发放到位,关键是让项目总包方承担起责任。
截至目前,黄冈已在全市78个建筑项目设立安薪驿站,覆盖农民工4万余人。以驿站为据点,建设劳动保障监察员、劳资专管员、劳动关系协调员三支队伍,构建起人社部门、行业主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农民工代表“五方共治”的机制,基本做到“纠纷不出项目大门”。
安薪驿站是农民工可以看见的,还有一张看不见的网络在默默保护着他们。2018年,黄冈在全省率先建起“根治欠薪智慧监察网络平台”,随后并入省网。劳动监察部门采取网络取证、实时监督和“双随机”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和风险提前预警。打开平台,项目现场、实时考勤、制度落实、信用等级、工资专户等数据一目了然。
“农民工欠薪是顽症,但不是绝症。”林佑章说,治理欠薪,国家和省已出台五项制度,都抓到了根子上。比如实名制,通过查证件、签合同、定工资、打考勤,将最容易引起纠纷的劳资证据进行固化,且数据实时上传保存在劳动监察部门,让“口说无凭”成为历史。还有建立人工费拨付、农民工工资专户和保证金制度,确保工资专款专用,优先给付。
据介绍,黄冈将打造“无欠薪城市”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工作,已累计将750个规模以上建设项目纳入信息系统监管,通过农民工工资专户发放工资107亿元。2023年,全市处理欠薪问题数量、金额、人数呈“三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