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向“高”攀升摘明珠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许旷 通讯员 杨德义

新闻调查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被称为“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

“高端”,主要体现在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以及在产业链上占据核心地位。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湖北有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坚实基础,也有不断向更高端攀升的迫切需求。

2023年,湖北将该产业确定为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瞄准智能制造装备、绿色智能船舶、航空航天和高端能源装备四大领域,建设全国高端装备创新高地、制造高地和数字化高地,力争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到5500亿元。

立足国家所需、本地所能、未来所向,湖北高端装备产业正在转化、释放更多的新质生产力。

上天入海,鄂军领跑细分赛道

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天际,赤橘色烈焰瞬间迸出,火箭呼啸着破云直上。

5月21日,“湖北造”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顺利将“楚天”星座001星、“武汉一号”等4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意味着,“湖北箭”快递“湖北星”已达9次20颗。

作为全球唯一一款运载能力达到1吨级的车载发射的固体运载火箭,快舟十一号火箭一直被视为商业航天高端装备的新引擎。

湖北是国内较早谋划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省份。2016年,武汉获国家批复建设国内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2017年,“湖北造”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箭三星”,实现我国航天史上首次商业发射。

“箭”步如飞,“星”耀苍穹。

截至目前,“快舟”火箭在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发射载荷质量和入轨卫星规模方面保持国内第一;“楚天”星座建设加速组网,规模组网将达516颗卫星;“中国星谷”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8平方公里产业核心区基本成型,实现星、箭、云和航天材料“齐聚”格局。

上借商业航天九天揽月,下有绿色船舶百舸争流。

作为水运大省、生态大省、工业大省,湖北船舶研发实力雄厚,科研院所众多,在全国已形成独特优势,特别是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创下多个全国“首创”“第一”——

2023年10月,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宜昌首航,目前该船是全球发电功率最大、储能水平最高的氢燃料电池动力船;

同年,武汉理工大学、七一二研究所等参与首研的全球最大700标箱江海直达纯电动集装箱船,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加快建成全国绿色智能船舶应用先行区,湖北正实施气化电化长江、汉江、清江示范行动,重点发展纯电动游船游艇、集装箱换电运输船、LNG动力运输船,助力船舶产业通江达海,加速“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深海大洋也正在留下更多“湖北印记”——

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搭载的全海深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由湖北首创研发,填补了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用锂离子电池的空白;

深海爬游混合型无人潜水器“麒麟”号由我省七一九所历时5年研发,可满足深海复杂海底环境近距离精确稳定观测、辅助作业等需求,具有重要科研和应用价值。

据统计,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湖北已拥有1000多项国家专利。湖北生产的海洋油田固井设备占国内市场份额九成以上,甲板机械占远洋船舶配套市场近半壁江山。

省国防科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高端装备领域,我省船海装备、商业航天及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研发制造国内领先,有条件形成若干具备国内领跑、国际较强竞争力的细分产业基地。

自主创新,擦亮湖北“智”造品牌

5月13日,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钢铁巨无霸即将发运至船舶、风电设备等国之重器的制造生产线。

这些钢铁巨无霸正是高性能数控机床,被称为现代“工业母机”。

作为重型机床大型骨干企业,近年来,武重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向我国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重点领域,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武重集团副总经理、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昳介绍,该公司研制的大型海上风电轮毂加工用高精度铣镗加工中心、高精度大型轴承加工机床、大型高精度对置式数控镗铣加工中心等一批高端装备均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

数控技术,机床的“大脑”,是实现机械产品从“制造”到“创造”升级换代的关键技术之一。

“高档数控系统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和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必须继续提高国产化率、继续实现技术突破。”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表示,多年来,华中数控对标国外先进的高档数控系统,坚持攻克核心技术,从“华中Ⅰ型”迭代到“华中9型”,不断实现国产高性能数控技术的突破,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

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鄂产”工业母机创新成果涌现,频频攀向“最高”——

武重集团创新设计配备数控六轴头的九轴六联动专用数控机床,成为国际首创;

天昱智能打造世界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铸锻铣一体化”3D打印飞机、航空发动机、舰船锻件的新型工业母机。

数据显示,2023年湖北工业母机产值已达400亿元,位居全国第五。

省国防科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将依托华中数控、武重集团等龙头企业和各类创新平台,大幅提高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相关市州工业母机产业链式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打响湖北制造品牌,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布局未来,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曾在科幻片中出现的飞行交通工具,或将迎来“湖北造”。

“期待尽快打造出湖北首架eVTOL。”5月13日,在光谷地标建筑“马蹄莲”里,湖北电鹰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周光勇兴奋地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项目最新进展。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俗称“飞行汽车”,正是眼下低空经济领域的竞逐热点。今年以来,低空经济持续火热,一个万亿级产业新赛道徐徐铺开。

抢抓机遇,湖北正锚定无人机、通用航空等低空经济核心组成部分,加速布局前沿赛道,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

在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蔡晓东看来,湖北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产业基础良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既有航天三江、605所、七〇九所等国家队,也有电鹰科技、普宙科技等创新型企业。

比如电鹰科技,之前自研的无人机只能应用于电力运维巡检、生态环保林业巡查、航空测绘等行业,现在正在向无人机产业更高端挑战,研发仿生飞行机器人系统,应用于城市高楼幕墙清洗、外墙检测、高楼灭火、高空救援、森林灭火等作业。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全国首个低空共享无人机示范区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有各类型无人机186架、各类型自动机库128套,实现518平方公里全区域覆盖,也将成为国内首个全区范围全覆盖、百余架无人机全自动巡飞的低空经济创新实践。

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中唯一进入应用端的产业。武汉经开区正在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集聚区和示范区,持续夯实产业配套。今年以来,头部企业海直通航、旭日蓝天等纷纷入驻示范区。

传统通航也在加大创新,探索新的应用场景。3月30日,由航空工业特飞所自主研制的“祥云”AS700民用载人飞艇,顺利横跨荆州荆门两地,完成首次转场飞行。该飞艇是我国首个按照适航规范法规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型号合格证的具有推力矢量控制功能的先进载人飞艇。

AS700载人飞艇项目经理杜伟表示,后续研制团队将把低空观光旅游作为典型示范场景,打通载人飞艇商业运行各环节,将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至应急救援、城市公共服务等领域。

--> 2024-06-01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5687.html 1 向“高”攀升摘明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