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雯洁
通讯员 夏芬芬 袁聆琳
3.8万名防汛行政和包保责任人、14万名应急责任人已纳入应急叫应体系……5月28日,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应急委制定完善了湖北省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规范,归口一个平台对外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风险区域预警短信提示全覆盖,并硬性落实暴雨橙色以上预警点对点叫应到基层责任人要求,推动形成“叫得应、叫得醒、叫得动”的工作闭环,守护百姓安全,确保安全度汛。
天降巨石,村民提前转移
5月22日上午8时,十堰市竹溪县丰溪镇洞宾口村,一处山体约1.2立方米的石块发生崩落。一块巨石冲入村民陶福华家2楼,砸毁窗户,滚落至屋内,家具损坏严重。所幸,21日18时,危险区范围内的5户15人已进行了转移安置。
5月19日4时53分,竹溪县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紧接着,省应急厅值班室电话联系竹溪县应急管理局,提醒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以及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必要时及时转移避险。竹溪县相关部门启动监测预警“叫应”工作机制,推送预警短信,电话通知相关防汛责任人,并要求做好转移群众的准备。全县各乡镇迅速启动“叫应”机制,组织人员开展巡查排查。
5月21日13时左右,丰溪镇洞宾口村村民陶禄晓发现其房屋后山体土质疏松,并有小石头滚落,判断山体存在地灾风险,遂立即将此险情电话告知给该村隐患信息报送员石德平,石德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实后,迅速报告丰溪镇人民政府,同时上报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丰溪镇人民政府接报后,立即将险情上报至竹溪县应急管理局。随后,受威胁群众被妥善转移安置,危险区域被封闭,受影响区域拉红线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了解山体的具体状况和潜在风险程度。
5月26至27日,省应急管理厅值班室共落实红色、橙色预警叫应106次,指导防范应对和转移避险。其中,十堰市共组织紧急避险168人。
安插前哨,叫应指令畅达
在3.9千米长的随州市柳林镇浪河河堤上,有一根杆子十分显眼,它集摄像头、扩音器、水位探头等多个装置于一身,好像一位十八般武艺全能的高手。
“这是我们在柳林镇浪河上、中、下河段安装的3台‘应急前哨监测站’之一。”随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王凡介绍,“‘前哨站’装有气象、水位监测装置,同时安装有高清AI摄像头、喇叭和显示屏,既能为全县‘智慧应急指挥’平台收集一线数据,又能实现全县‘叫应直达’,将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播送到村镇。”
在随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大屏上,工作人员通过“随县智慧应急”平台,可以调取柳林镇浪河两岸“应急前哨监测站”的水位、雨量等实时监测信息,还可以通过“前哨站”的喇叭与显示屏,第一时间向各村传达防灾避险指令。
我省防汛指挥部发布“预警叫应十项措施”后,随州市应急管理局与市气象局专题会商出台实施细则,明确要求遇到暴雨预警时,必须电话“叫应”本级政府相关领导和预警区域的镇、村、单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并在30分钟内电话“回告”落实情况,形成工作闭环。
一键“叫应”,全省乡镇全覆盖
目前,省应急管理厅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红色、橙色预警电话“叫应”的工作机制。全省应急系统按照“省叫应到县,市叫应到乡,县叫应到村”的要求(一次预警,梯次叫应),叫应预警责任区内的各级应急责任人。2023年,省应急管理厅为全省116个县(市、区)配发了1430台可视化桌面视讯终端,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可实现一键“叫应”。2023年,省应急管理厅值班室共完成红色、橙色预警“点对点”叫应3598次。
“有叫必应,倒逼的不单单是政府部门,更涉及从信息发布、信息传递到群众回应各个环节的每个人。”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警叫应机制,将气象预警信息由推送式响应,变成强迫式叫应。预警信息发出后,必须保证基层负责人能收到信息,为一线人员第一时间作出防汛处置赢得主动权。从响应到叫应,一字之差,是防汛工作迈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