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5月22日,钟祥市文集镇青星村,麦浪滚滚,农机轰鸣。10台稻麦收割机正在4000多亩小麦田里来回忙,金灿灿的麦粒尽收“机”中。
不同于一般收割机,它们都安装了智能终端,可以自动分析喂入量、收割高度以及小麦的干湿度,实现精准收割,亩均减损约20公斤粮食。
“过去开的是老机具,常常漏割、掉粮,农民看着心疼。现在收割机安上‘北斗’,收得又快又干净,真好!”青星村党支部书记鲍必龙深有感触地说。
减损就是增产。今夏,一台台高性能、智能化的收割机成为田间主力,大大加快了夏收速度,也降低了机收损失率。
钟祥市农机发展中心主任陆中权介绍,近五年,钟祥市小麦机收损失率由3%以上降低到1.6%以内,油菜机收损失率由18%以上控制在8%左右,水稻机收损失率由4%以上控制在2.8%以内,为农民减损3.01万吨,增加经济收入1.21亿元。
在襄阳,一款新型智能损失检测装备首次下地试验。记者在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皂角树村看到,技术人员在地下预埋的一个样槽里,接取油菜收获机作业时掉落的籽粒和果荚;接料装置被挂接在收获机脱粒清选装置的下方,可远程快捷操作落地,接取清选脱离过程中的籽粒和果荚。经分离和称重后,在手机小程序中输入相关数据即可方便快捷得到机收作业损失率,评估收获机作业状态。
“经过现场测算比对,损失率较往年下降了2%。”襄阳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说,这款新型装置可对机收损失数据进行远程传输和存储,机手可通过掌握的损失数据对收割机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使收割机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减少机收损失,助力粮食安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了解到,今年“三夏”期间,全省投入北斗智慧农机总数将突破5万台(套)。从4月份开始,全省智能农机作业数量逐日递增,目前,每天作业的北斗智能农机已经超过了1万台。该站运行的“湖北省北斗智能农业管理与服务平台”,“三夏”生产期间,全省在田作业的智能农机数量、作业面积、作业轨迹等一目了然。
实现机收减损,除了“机”的因素,“人”的因素也至关重要。5月以来,省农业发展中心指导各地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宣传推广、减损技能培训、机收减损“大比武”等活动,大力推广油菜、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机收减损技术,
“机手在操作时,往往注重速度比较多,而关注技术细节较少,这样就造成油菜的损耗。”武汉玉米香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机手李绪友有20年农机作业经验,得空就参加培训、钻研技术,在当地颇受欢迎。
5月16日,他参加武汉市油菜机收减损比武暨分段收获现场演示培训活动,一举获得冠军,斩获1000元奖金。领奖时,这个朴实的庄稼汉说:“农机越来越先进,我们机手也跟着不断学习,不然就当不成好搭档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