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1日

荆门标准化改造鱼塘8.1万亩

养殖尾水排放前 来趟“生态游”

新修的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设施。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蒋金山 欧阳萍

荆门是水产养殖大市,放养面积达220.7万亩。然而,大多数鱼塘建于上世纪90年代,老化严重,配套设施不全,养殖效益不高。

去年以来,荆门市抢抓政策机遇,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标准化改造鱼塘8.1万亩。

鱼塘浅改深 增产近四成

5月29日,东宝区牌楼镇长岗村大长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改造一新的鱼塘里,草鱼、边鱼、大白刁等畅游嬉戏。

东宝区水产发展中心主任石江波介绍,大长荆合作社的鱼塘建于上世纪90年代,面积1106亩,老化严重,去年底纳入标准化改造,刚刚完工。改造内容包括清挖淤泥、修生态护坡、加固堤埂,配套修建尾水处理、道路、电力等设施。

“改造后亩产预计从七八百斤增至1300斤左右,增幅40%。”合作社负责人周宗全介绍,标准化改造后,鱼塘水深从1米多变成3米多,养殖容量大幅提高。改造前的鱼塘,单池面积小,大的二三十亩,小的三五亩,通过小塘并大塘,单池面积达200亩。面积大了,鱼儿可尽情畅游,品质也随之提高。

石江波介绍,目前东宝区已标准化改造鱼塘1486亩,年底将增加到5000亩。长岗村离荆门城区仅3公里,依托大长荆合作社标准化鱼塘,后期将配套发展休闲垂钓,实现农旅融合。

“三池两坝”让尾水变活水

农业面源污染一直广受关注。养殖尾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标准化改造后,每个养殖场都建了‘三池两坝’,养殖尾水排放前先来趟‘生态游’。”钟祥市水产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丁国新介绍说。

在钟祥市洋梓镇肖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5000多亩鱼塘已完成标准化改造,新建的尾水“三池两坝”生态净化设施在今年3月通过验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殖尾水排放前要过几道“关卡”:通过渠道汇集到沉淀池,沉淀泥浆等杂质;再流入曝气池,增氧加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再流入净化池,池内种满各种沉水植物,并通过人工浮岛等方式种了芦苇、美人蕉、水葱等挺水植物,以吸收氮、磷等营养成分。

在沉淀池和曝气池及曝气池和净化池之间还建了过滤坝,以吸附污水中的泥浆、微生物菌类等。连续“闯关”后的尾水,再通过数百米长的生态沟,经过水生植物吸附净化,达到相关标准后再排放。丁国新介绍,肖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的“三池两坝”及生态沟,总面积400多亩,占养殖鱼塘总面积的8%。

“改造还配套提升了道路和电力设施,以后夏季鱼塘增氧用电更有保障了。”合作社理事长刘德青高兴地说。

目前,荆门市共标准化改造鱼塘8.1万亩,共修建“三池两坝”等连片池塘尾水处理设施52处,预计年底将达10万亩。

--> 2024-05-31 荆门标准化改造鱼塘8.1万亩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5618.html 1 养殖尾水排放前 来趟“生态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