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祁泉 彭磊 通讯员 良友 刘强 胜龙
5万元、2万元、1万元……上月,400余名乡贤、企业代表齐聚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大王镇,参加香椿文化旅游节暨教育基金募捐启动活动。此次专程返乡,他们抱着同一目的:为家乡教育基金捐资。
当天,在黄石市机关工作的程贵芬委托捐款3000元。在捐款现场,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募捐超过300万元,记录捐款人姓名的“大红榜”单,一拉开足有十四、五米长。
据悉,去年来,像这样的募捐在黄石多个乡镇频频出现,乡镇教育基金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勃发。
教育基金花开乡镇 圆了众多师生梦想
“有了教育基金,今年暑假我们就能建塑胶跑道和球场。孩子们马上能有地方踢球了。”在大王镇乡镇教育基金成立当天,李清小学校长柯小兵难掩激动心情。
李清小学地处偏远,辐射大王镇港东、港西、南山、上堰四个村,有220余名学生,由于大批学生前往位于镇区的中心小学、中庄小学就读,如今留下来读书的仅100余人。
该小学不仅面临生源流失,校园设施也较为落后,其操场由煤渣铺成,14名教师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宿舍里。
为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大王镇今年将目光瞄准乡镇教育基金。今年,当地制定教育基金相关管理使用办法,在春节、清明等节日期间宣传发动返乡的乡贤能人积极筹建基金,以此奖励教育教学实绩优秀的学校、教师、优秀学生和资助贫困师生,加快补齐当地教育发展短板。
“乡镇教育基金将当地的党委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各界力量联结在一起,为家乡教育发展助力。”大王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早上6点,家住大冶市东风路街道的陈翠芬开车前往二十多公里外的陈贵镇小学上班。2023年9月,陈翠芬从市滨湖教育集团交流到该校担任执行校长,临行前不禁担忧:乡镇教育条件艰苦,自己的能力如何施展?
到了乡镇,陈翠芬很快就打消了忧虑。当年4月,大冶市陈贵镇雷山英才教育基金成立,53家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共捐款1067万元,这也让陈翠芬等教师更有底气和信心。在校期间,她积极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如威风锣鼓、硬笔软笔书法、武术操等课程相继落地。新的校园图书角也顺利建成,藏书量达2万册。
“教育基金让我们有资金提升校园文化硬件设施,也能奖励引导老师们各展所长。”她说,在交流工作的三年间,自己要在这里植根教育梦想。
借助基金圆梦的还有大批乡镇学生。今年1月11日,大冶市第十中学龙狮社团登上黄石春晚舞台,一鸣惊人。令人惊喜的是,该社团成立仅半年,其成员均为在校学生。
“陈贵镇被誉为龙狮之乡,我们有责任把龙狮文化传承发扬好。”龙狮社团领队纪振表示,随着陈贵镇教育基金的成立,各校社团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其间,他们争取教育基金近6万元购买舞龙舞狮的服装设备。
在这个48人组成的社团里,八年级一班陈念同学舞狮头,每天回到家后的他还要以纸箱作“头”继续训练,“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能成为专业的龙狮表演者,继续传承传统文化。”
据了解,在黄石地区,第一支乡镇教育基金成立于十年前。从去年开始,大批乡镇基金涌现。黄石地区基金数量达到11支,基金总额超过5000万元。
勒紧腰带过日子 花钱花在刀刃上
教育圆梦的背后,靠的是“真金白银”的支持。
陈贵镇是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和中部百强镇,素有“荆楚矿业第一镇”的美誉。去年,一夜间拥有千万元基金池的陈贵镇,急于提升当地教育水平。
去年8月,该镇召开2023年雷山英才教育基金奖学助学大会,共发放102.3万元,惠及349名学生。这一年,加上利用基金改善当地中小学学生食堂等投入,基金池一年支出200万元。在基金助力下,该镇在全市教育排名中进步迅速。2023年,全镇学生中考成绩在全市上升8位,小学统考成绩从末流上升至中流。
陈贵镇中心学校校长郑小平说,该镇教育基金方案最初设定是一年取用资金不超过基金池总量10%,10年用完,“照这样用下去,不到五六年就要掏空基金池”。
该镇围绕“如何花钱”的问题展开调研,很快就发现新问题。例如教育基金会最初只掌握了本地读书的学生情况,而随着不少户籍在当地、读书在城里的学生的加入,基金支出持续增长。同时,在同样应享受基金资助的困难学生群体中,该镇也发现有少数学生未能纳入基金扶持。
原来,该镇教育基金根据全省中小学生资助大数据平台和各村上报的人员信息来确定受资助学生。其中,大数据库划定的“贫困学生”多来自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家庭,而孤儿家庭、疾病残疾等特殊情况的50多名学生未被纳入,而在村子摸排上报来的学生名单中,该镇发现存在个别信息不准、不实,甚至还有“报上来的‘困难家庭’背负着房贷、车贷,孩子在城里读书”的情况。
“钱最应该用在哪里?只有掌握更真实、精准的信息,才能确保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郑小平说。
如何挖深“蓄水池”,也是摆在乡镇教育基金发展面前的难题。
5月20日下午,为给基金拉捐款,70岁的阳新县枫林镇教育励志基金会理事长李广雷一路骑着电动车,赶着去企业“化缘”。
2014年,阳新县枫林镇成立枫林教育励志基金。初始基金为256万元,全部由本镇企业家、创业精英及各界人士自发募捐组成。李广雷、柯金宝等15名镇上退休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者组建基金会,负责基金筹资、运转等工作。
李广雷原是枫林镇中学校长,有着39年教龄。退休后的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化缘”这件事上。每年清明节前后,基金会成员便开始分头拜访乡贤企业家。去年,他们忙活数月有了收获:上海阳新商会会长刘茂华捐助10万元。“我们要赶在8月前把钱凑起来给学生们发放。”看着捐款注入基金池,李广雷等人悬着的心才算放下。
去年8月18日,枫林镇迎来基金兑现奖励的日子。当天,该镇70名优秀高考学子、51名优秀中小学生和31名优秀教育工作者领取共计16万余元奖励金。
作为黄石第一支乡镇教育基金,枫林教育励志基金运行始终是“勒紧腰带过日子”。由于基金池小、蓄水能力有限,基金会坚持不动用本金,仅靠每年从银行拿到的利息和成员新募集的捐款作为每年基金奖励资助金。
10年间,该基金筹资402万元,获息138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39人,奖励模范教师297人、先进学校2所以及大中考优秀学生494人,助推当地教育实力多年稳居全县乡镇前列。
如今,这支被艰难拉扯起来的基金“钱不够花”的压力越来越大。多年来,基金会成员以发展家乡教育的一腔热情,义务承担起基金运维工作。而今,基金会成员平均年龄67岁,想交出“接力棒”却又因开不起工资而无法招人。
自2019年阳新县全面脱贫以来,枫林镇大中考优秀学生数量实现大幅增长,基金使用压力逐年增大。该基金会近年来公示的基金使用情况显示,2020年前,每年奖励优秀学生10人左右,而2021年开始平均每年奖励的人数达50人。
“‘蛋糕’还是那么大,过去每人可以分到1000元,现在只能拿到500元。”基金会理事柯于辉说。
摸着石头过河 基金发展渐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调查发现,乡镇教育基金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和成熟的模式可以参照。面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扰,各地“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创新基金筹集方式、完善信息收集渠道、细化奖励资助标准。
去年4月2日,位于大冶市金牛镇的大冶二中迎来120岁生日。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吴礼云等校友,不仅回到母校共忆昔日芳华,还受邀参加全镇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就在这场情义浓浓的招商活动里,吴礼云等186名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为该镇虬川教育基金捐赠1000余万元。
陈贵镇则聚焦教育基金精细化管理。该镇一改过去唯分数来评判优秀学生、教师,转而以品、学、课题成果等多个维度实施奖励。同时,围绕解决基金使用信息收集不精准、乡村教师成长慢等一批制约教育基金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痛点问题,该镇完善信息报送核查及结果公示机制、每年安排基金资金对乡村教师予以激励及送教培训等。
“过去是普奖普惠,每个人都有奖等于都没有奖。现在,基金要奖励给那些真正优秀和需要资助的学生和老师。”陈贵镇副镇长丁官村说。
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地也传来越来越多的好消息。
过去一年,在大冶市陈贵镇等乡镇,停开了几十年的乡镇教育大会陆续重启。随着乡镇教育基金持续发挥作用,地方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教育事业发展。
在阳新县枫林镇,柯文钟、程小康、熊水华等在外工作学习的热心人,通过委托捐赠、发动班级同学捐赠等形式向家乡教育基金贡献个人力量。这些年轻的爱心人士,曾是当地教育基金的受惠者。
“只要基金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乡镇人才就有保障,乡村振兴的希望就越大。”李广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