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6日

院士专家齐聚荆楚献智献策——

流域共治添绿 美丽中国添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通讯员 李斌

5月25日,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4年会在武汉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打造绿色流域,建设美丽中国”。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谋如何以流域共治为美丽中国添彩。

美丽中国建设进入关键期

“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不断深入人心。”在论坛上,专家们对于美丽中国建设成就信心十足。

数据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低到2023年的30微克/立方米;长江干流连续4年、黄河干流连续2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我国创造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成功实践。

同时,全国将超过30%的陆域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不断加强。我国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及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依然较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为此,我国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因地制宜打造各美其美的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美丽河湖、美丽海湾,鼓励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示范引领行动。

保护美丽河湖就是发展生产力

“青山绿岸,就是生态环境之美的自然诉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看来,建设美丽河湖要遵循自然观和系统观,充分体现人水和谐。

曲久辉介绍,建设美丽河湖要尊重自然、面向生态、系统发力。“以往,很多黑臭水体的治理,忽视了原生态的基本属性,改变了河湖的自然状态。”曲久辉认为,要通过实施基于自然的方案,恢复河湖生态完整,让其具备生态自组织和水质自净化、自修复能力。

贵州赤水河,走出了一条“保护美丽河湖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路子。“一方水土养一方美酒,于茅台而言,赤水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也是无法复制的生产力。”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王莉认为,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茅台的核心生产力,改善赤水河生态环境就是发展茅台的核心生产力。

多年来,茅台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目前,茅台厂区用电已全部转化为绿电,酿造废弃物资源利用率达到100%。为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的系统平衡,茅台正筹备设立赤水河生态公益基金,建立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协同推进赤水河流域高水平保护。

湖北要发挥“扁担支撑点”作用

“如果把长江经济带比作一根扁担,那么湖北正好位于‘扁担’的正中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浩认为,长江经济带要统筹流域综合治理,湖北无疑是扛住“扁担”的基本支撑点和先行区,肩负着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

王浩介绍,流域是地表水循环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水研究和治理的基本单元。“我们也可以将木桶理论应用于流域综合治理之中。”王浩说,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木板的长度,因此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同样取决于流域内每个单元污染控制的程度。

去年以来,湖北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守住安全底线,统筹四化同步发展,绘就了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长江干支流水质由总体良好改善为优,丹江口水库、三峡库区水质长期稳定保持Ⅱ类,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再现“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生态美景。

王浩建议,湖北要继续做好“三个统筹”,即统筹流域治理和区域发展的关系、统筹流域治理中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统筹流域治理中除害与兴利的关系,更好以流域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 2024-05-26 院士专家齐聚荆楚献智献策——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4940.html 1 流域共治添绿 美丽中国添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