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4日

省民宗委两届驻村工作队接力助推富民产业——

小土豆成为增收“金豆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通讯员 何庆良

鹤峰县燕子镇石龙洞村三里荒,马铃薯新苗成片地“铺”在山头,长势喜人。

“这一茬土豆是4月上旬播种的,7月到8月将迎来收获期,1亩地保底可以收3000斤,好的地块能收4000多斤。”清风徐来,村民丁清政抹了一把额上的汗珠,嘴角挂着笑意。

石龙洞村地处海拔800米至1200米之间,山高林密。虽然这里的土壤、气候很适合种植“马尔科”马铃薯,村民们也一直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但多年来始终没有形成规模。种植分散,加上技术标准不统一,当地马铃薯始终走不出深山。

2021年起,省民宗委驻村工作队进驻石龙洞村,两届驻村工作队接力帮该村“摧阻拔塞”发展马铃薯产业。

“‘马尔科’马铃薯就是大家常说的‘恩施小土豆’,其实有很多细分品种。”省民宗委驻石龙洞村工作队队长刘明亮说,驻村工作队与村里经过深度调研,决定调整马铃薯的种植品种和模式,校准产业方向。

经驻村工作队协调,石龙洞村引入一家专注于“马尔科”马铃薯育苗的企业,并在省农科院和恩施州农科院专家指导下,结合气候、土壤条件,培育改进马铃薯品种“马尔科—米拉”。相比于市面上的“恩施小土豆”,该品种口感更加软糯,经过长时间烹煮后不易“化”掉,亩均产量也更高。

要想实现经济效益,必须发动村民按照统一技术标准适当扩大种植规模。但不少村民认为本村地处深山,无论种什么都不好卖,不愿尝试。为打消村民们的顾虑,驻村工作队双管齐下,一方面,联系省农科院、州农科院的专家,定期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在村里相应点位安装气象、病虫害监测设备,降低种植风险。“我们还探索建立‘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刘明亮说,在企业和农户之间,加入合作社,既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对农户的管理效率,又可以更好地保障农户权益,促进农民增收。

“前不久频繁下大雨,如果是农户零散种植的马铃薯,很容易出现死秧。”石龙洞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贵春说,这次按照标准化技术要求种植的马铃薯,秧苗并未遭受明显损失。

为助推“好货出山”,省民宗委整合多方资金对石龙洞村两座漫水桥实施改造升级,并参与屏山峡谷至宜来高速燕子镇出入口的道路新建,畅通村里的交通循环。

如今,石龙洞村已有180多户农户参与标准化的马铃薯种植,全村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村民们平均每亩地增收300多元。村里还建起了马铃薯“育苗工厂”,承担了恩施州约三分之一的种薯繁育任务。

--> 2024-05-24 省民宗委两届驻村工作队接力助推富民产业——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4742.html 1 小土豆成为增收“金豆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