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4日

优质公共服务吸引人口向县城集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通讯员 谢燕子 皮道琦 龙钰

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双集中”首要任务是人的集中。

嘉鱼县通过调研发现,制约人口返乡进城的主要因素,是县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教育、医疗等领域存在短板:县城的学校服务农村人口进城的寄宿制学位不足;县内尚无三甲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有待提升……

嘉鱼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人口向县城集中,力争到2025年,县城常住人口达到20万。

大量增加寄宿制学位

服务农村人口进城

4月下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嘉鱼县第二中学校园,崭新的教学楼、学生餐厅、学生公寓错落有致;操场上,学生们分班分组开展活动,秩序井然、生气勃勃。

这是一所公立寄宿制高中,占地约160亩。“双集中”试点后,嘉鱼县政府整体收购原武昌首义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把原南嘉中学高中部整体搬迁过来,挂牌成立嘉鱼县第二中学。

“2022年招生500人;去年扩招至750人;今年继续扩招,预计将达770人。”该校校长陈涛介绍,随着学位增加,更多孩子有了就读普通高中的机会。

办学规模扩大了,师资力量也要跟上。“今年4月,我校通过人才专列到武汉高校招聘,吸引33名优秀学子,其中10多人拥有硕士学历。”陈涛说。

该校实行寄宿制全封闭式管理,聘请了一批宿舍管理员。

罗丽是一位“陪读妈妈”,女儿在该校读高二。去年8月,她应聘来到该校,当起宿舍管理员,开始另类“陪读”生活。“早上6点逐一敲门叫起床,晚上9点半开始清点人数,10点30分熄灯,零点后再查房。”她说。

每周三是“校园开放日”,家长可以进校看望孩子,也可以和老师沟通。放假时,学校还会组织公交进校,将来自各乡镇的孩子们送回家。

“双集中”试点前,嘉鱼县共有101所学校。试点开展以来,该县有序撤并生源较少学校,让学生向县城或中心镇集中。学校布局调整中,最大的亮点是大量增加寄宿制学位,除新成立的嘉鱼县第二中学外,新成立的嘉鱼县第二小学设置寄宿制学位600个,新成立的嘉鱼县第一初级中学设置寄宿制学位1200个。同时,对家庭困难的寄宿学生给予一定生活补助。

最新统计显示,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当地已吸引129名学生返嘉、149名学生进城,在城区就读学生占比从65%提高至78%。

打通县域“壁垒”

家门口享优质医疗服务

5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嘉鱼医院急诊手术室,马祥铭医生先后为两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了支架手术,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抢救过来。

马祥铭今年45岁,嘉鱼县官桥镇舒桥村人,大学毕业后,入职十堰市郧西县人民医院,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心血管病专家。2022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嘉鱼医院成功将其引进。

马祥铭不负众望,带领团队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急诊介入手术治疗,让心血管急症患者在县内就能得到妥善处理,提升嘉鱼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水平,心血管手术量提升近10倍。

去年8月,嘉鱼县中医联盟正式成立。由县中医医院牵头统筹县、镇、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开设国医堂3个、中医儿科门诊1个、中医康复科3个。

近年来,嘉鱼县打通县域“壁垒”,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引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托管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新增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新开展9个专业37项手术,转诊率下降39.5%,住院人次增长39.2%;引入省第三人民医院托管县中医医院,县中医医院手术水平从二级提升到三级。提升智慧医疗水平,建设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构建“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三级医疗格局,县内就诊率从60%提高至92.5%。

初夏时节,嘉鱼卫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在建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嘉鱼医院、县疾控中心项目预计2025年6月投入使用,鱼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官桥卫生院计划2024年底建成使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嘉鱼医院原院区将建设医养中心……

--> 2024-05-24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4740.html 1 优质公共服务吸引人口向县城集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