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世界最长 直径最大 地质最复杂 施工难度最大

超级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穿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任志宏 张玺

浙江省舟山市与宁波市之间,金塘水道波涛汹涌,水道东侧为舟山市定海区,古有定海波之义。

5月16日上午,中国高铁建设者以另一种方式,攻坚跨海之难,一台名为“定海号”的盾构机在此向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进军,与“定海号”一同遁入地下掘进的还有“甬舟号”。

这注定会是一段艰难而又漫长的旅程。16.18公里!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直径最大、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盾构段长约11.21公里。面对这项超级工程,一台盾构机掘进效率太低。铁四院设计专家首次提出,由中铁十一局、中铁十四局的两台盾构机分别从两端相向掘进,在海中“会师”。即便如此,也要耗时约3年。

“定海号”盾构机长约135米,如同一条“巨龙”,由数十万个零部件的搭配而成,重达4350吨。“第一次开这么大的盾构机,有些紧张。”在“定海号”干净明亮的控制室,26岁的党金磊坦言自己的压力。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主屏幕,仔细查看刀盘扭矩、转速、推进油缸的行程和压力等数据。“穿越28个地质交叠带,870多米入海,6.27公里处与另一盾构机对接,最大水压8.4巴。”各项数据,如同刻在他的脑子里。尽管党金磊不是装机人员,但他全程参与安装过程,对数十万个零部件熟记于心。

“这是目前最智能的盾构机。”大盾构队长周法庭,这位有着12年盾构经验的“老盾构人”感慨万分。华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有着“地质博物馆”之称。从穿越珠江到穿越大海,从直径6米,到直径8.8米、12米的盾构机,再到直径14.57米的“定海号”,周法庭见证了盾构机制造和施工技术的一次次突破和进步。过去,他曾光着膀子在40℃高温下换刀,依靠人工钻孔了解掌子面的地质情况。现在,建设者们可以在高压情况下坐在“定海号”饱和舱中换刀,超前地质雷达、超前预报、超前注浆、密封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也让他信心满满,足够克服金塘隧道所面临的复杂地层、高水压等施工难题。过去一年,为了研制出合适的盾构机,周法庭奔波于全国30多个盾构施工现场,学习先进经验,翻阅查看了100多个盾构典型案例。

由一井进,另一井出,这是盾构施工的常规操作,但这项“看不见的工程”并非如此。未来,在海下78米,世界上将首次实现两台盾构机精准对接。“6台北斗定位系统结合盾构机的高精度导向系统,保证第一台盾构机精准到达指定位置,第二台盾构机再靠近时,两台盾构机中心轴线可以控制在两厘米精度的范围。对接后,盾构机部分壳体将留在洞内,我们还将浇筑一层混凝土层,对隧道进行双层保护。随后,盾构机在洞内完成拆解、转运。”中铁十一局甬舟铁路项目负责人王双表示,金塘海底高铁隧道是盾构施工的“练兵场”,是盾构机制造和盾构施工技术的巨大突破,对未来长距离、高水压、复杂地层等高难度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据介绍,甬舟铁路预计2028年具备通车条件,通车后将结束舟山群岛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加快舟山及宁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

--> 2024-05-17 世界最长 直径最大 地质最复杂 施工难度最大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3957.html 1 超级海底高铁隧道开始“穿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