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竹溪有了乡村运营管理公司——

“闲散地”变身“聚宝盆”

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村民养蜜蜂。

竹溪县鄂坪乡黄花沟村。(竹宣 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应锋

通讯员 郭军 蔡雪阳

农村闲置土地、房屋、闲散劳力等,均能入股,收益分红,农户拿大头。

近年来,针对“农村人口流出,土地、房屋等出现闲置,闲散劳动力不能稳定就业,农特产品销售不畅”等现象,十堰市竹溪县以村为单元,因村制宜探索建立村级运营管理公司,盘活乡村闲散的“沉睡”资源,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动力。

5月上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该县鄂坪乡黄花沟村、汇湾镇土地梁村、泉溪镇坝溪河村,一探村级运营管理公司的经营成效。

运营公司盘活资源

距竹溪县城29公里的鄂坪乡黄花沟村,河谷百亩茶园、河边烧烤露营、千年榉树下休闲、民宿里品尝美食……不到2公里的河谷,随处可见游人。

黄花沟村紧邻鄂坪水库,背靠黄花沟3A级景区,民居沿着河谷分布。但在两年以前,因村民大多外出务工,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变化源自竹溪县探索建立村级运营管理公司。2021年,该县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下,把村集体和各家各户闲置的房间数量、面积大小,登记造册,规划用途,建立“闲置资源库”;将有劳动能力、有一技之长、有就业意愿的村民,分门别类登记,建立“人力资源库”;将村内喷雾机、耕地机等农机农具进行统计,建好“农资储备库”;把农户吃不完的腊肉、土鸡蛋、土豆等农特产品,统一收储,建立“农特交易池”。通过建设“三库一池”,全盘掌握村级运营管理的家底。

在此基础上,该县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以村为单元,统筹农户闲置资产和富余农资,以及村集体的资产、资源、实物,作价入股,成立村级运营管理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运营管理,市场化经营乡村,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股权变资金”。

竹溪县黄花沟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后,村里的古树、河谷、民房、中药材、茶园等闲散“沉睡”资源被盘活。以村民的闲置房屋为例,农户作为股东,将房屋交由村运管公司微调微改后,统一管理、对外运营。

目前,该村38户房屋及庭院改造后,开办起特色乡土农家乐、中医美容馆,并引导有意愿的农户就近兴办凉皮、炸土豆、苞谷烧等传统手工作坊。

山上有产业,山脚有庭院,院下花成圃,圃前流清溪,溪头可露营……如今,漫步村内,茶园、网红桥、河谷露营、养生体验等多个项目,让游客流连忘返,昔日的“空心村”已成为“网红村”。

收益“大头”归农户

5月9日,竹溪县汇湾镇土地梁村。

“喂,中午有客人吃饭,点的是你。”“好,我马上就来。”

当天上午10时许,一阵手机铃声响起,正在家中做家务的4号厨嫂黄传艳,接到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办公室明俊的电话后,急忙赶往村里的“茶香小馆”农家乐。

黄传艳今年43岁,做得一手好菜。她介绍,“茶香小馆”是“点单式”上岗,工资日算日结,做一桌10人以内的饭菜,劳务费70元,超过10人,每人再加5元。今年4月份,她挣了1870元。

“茶香小馆”,原本是村民潘宗变家闲置的老房子。土地梁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后,潘宗变将老房子交由公司改造,打造成贡茶小镇特色农家乐,他也成了公司股东。

走进山脚下的“茶香小馆”,白墙黛瓦、大漆木门、古色古香。进入大门,是由农家堂屋改造的会客厅,一组货柜摆着茶叶、拐枣酒、笋干等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另一面墙上,挂着“厨哥风采”“厨嫂风采”“菜农风采”展示牌,很是醒目。

土地梁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星介绍,农家乐平时没有固定的厨师、服务员,若有客人光临,可与村运营管理公司联系,也可通过扫码“点”心仪的厨哥厨嫂。

在运营收益分配上,竹溪县统一建立“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按“4222”比例分红,农户40%、村集体20%、运营主体20%、发展资金20%,村民拿收益的大头。

“不仅盘活了闲散资源,还带动了村里留守劳动力就业。”李星介绍,村运营管理公司根据技能特长派工派活,村民没有被点单,就在家采茶、种地,有单了,就多一份收入。在土地梁村,有20多名留守妇女和黄传艳一样,靠在家门口务工、居家经营民宿,月均增收近3000元。

“让村民技有所用、物尽所用,居家增收;让公司‘借鸡生蛋’、创收盈利,实现双赢。”该县县委负责人介绍,通过村级运营管理公司,不仅激活了农村闲散资产资源,还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实现传统村民与新业态服务人员“双重身份”的自由转换。

村集体有钱办实事

“得亏建了桥,苗子、肥料直接用车运到地边,再也不用肩挑背驮了。”5月10月,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六组,种烟大户王美辉为村集体架起的便民桥点赞。

坝溪河村位于鄂陕交界处,一条18公里长的坝溪河由南向北穿村而过,村民的住房与土地都分散在河两岸。

“主公路都很畅通,就是入户路隔河,不是很方便。”坝溪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春介绍,以前,村内连接两岸的桥有12座,但大多是木质廊桥,过人不通车。

为改善通行条件,2023年,该村经村民“豆选”村级公益建设项目决定,村集体拿出18万元,跨河建起一座宽5.5米、长27米的钢筋混凝土平板桥。

“若村集体没有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李新春感慨,过去村集体想做点事,只能向上要资金支持。成立坝溪味道村级管理运营公司后,村集体“腰包”鼓了,干事自主多了。一些急难愁盼事,立行立治,不再等、靠、要。

李新春介绍,坝溪村生态环境好,山上各种花木有120多种。2021年,坝溪味道村级管理运营公司成立后,发挥山场和蜜源优势,在村集体闲置荒地上建蜂场,购回优质蜂种330余箱,聘请养蜂技术员为村民提供养蜂技术指导。同时,免费为村民发放蜂箱500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养蜜蜂、做电商。

目前,该村运营管理公司养殖的蜜蜂已达1000余箱,年产蜂蜜10吨以上;培育出养蜂大户17户,带动村民养殖蜜蜂4000余箱,户均增收6000多元。同时,注册“坝溪山宝”自主品牌,线上线下销售蜂蜜及山货。

截至2023年底,该村人均年收入达4.3万多元,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83万元,成为泉溪镇最有钱的村。

不仅如此,该村不仅连续两年拿出村集体年收入的30%为村民分红,还为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按本科2000元、专科50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2023年,村集体出资,对村内12座木质廊桥进行维修,修复水毁公路300米,添置76盏太阳能路灯。

--> 2024-05-15 竹溪有了乡村运营管理公司——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3647.html 1 “闲散地”变身“聚宝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