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新洲区土河

水忧变水优

土河成金河

治理后的土河流域花朝河湾风景区。(新洲区潘塘街办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通讯员 张凡 池振生

编者按

2023年6月,我省启动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武汉市江夏区载甫河、新洲区土河、黄陂区解放堰河、蔡甸区莲溪港等4个小流域,作为该市试点区域,分别以生态宜居、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主题进行探索。近一年时间,这里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探访。

土河,因泥沙含量较高而得名。

它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道,是10个行政村的母亲河,流域面积25.9平方公里。由于流经高坡岗地,落差较大,水土流失快,无法有效蓄水,导致十年九旱。

如何充分运用小流域治理的理念,促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有力改善、水系功能有效提升,达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综合治理目标?武汉市生态环境部门与新洲区因地制宜,携手探索一条统筹谋划、长短结合的土河治理有效路径。

立体施策

岗地“蓄存池”保丰产

“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治理、标本兼治、因类施策、靶向发力,形成流域治理的底图单元,变‘水忧’为‘水优’,为乡村振兴释放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新洲区区长舒基元介绍了土河治理的基本思路。

潘塘有“只抗旱不排涝”的说法,皆因地势较高、水土快速流失,也有水利设施不足、泥沙淤积河道、灌溉沟渠不畅等历史遗留沉疾,土河两岸的万亩稻田面临干涸威胁,农民望水兴叹。

5月11日,破土不久的稻苗贪婪地吮吸着脚下的水分,一派盎然生机。农民们穿梭田间,抓紧时间引水储水,不让秧苗“受渴”。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原来,新洲区对土河系统把脉后,借鉴西北梯田水土治理经验,采取一拦二疏三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一拦就是在河道修建梯级拦河坝,抬高水位,形成蓄水效能;二疏是全面疏浚河道多年淤积的厚厚泥沙与树枝,加深主河道,扩大蓄水容量;三改是将500公里土渠改石渠,利用梯形渠上口小下口大的原理,最大限度地保证河水快速进入毛细血管,减少流失,直抵田间地头。

“三大工程完工后,土河沿岸1万余亩水稻将告别望天收,基本实现丰产稳产。”潘塘街办副主任邱建设信心满怀。

入户治污

解锁美丽乡村密码

除了缺水,水环境污染也是土河面临的一大挑战。

过去,村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未经治理的黑水多流入土河汇集,不仅污染了土壤和水源,还影响村民健康。

“现在好多了,处理后的污水变废为宝,不仅可以循环灌溉,还可用于人工湿地景观,扮靓美丽乡村。”潘塘街李家河村村支书陈国喜道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排污管道牵进家家户户,通过管网收集,再经厌氧、沉淀、物理过滤、消毒等一系列生化集中处理。”在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工作人员拨开一丛阔叶植物,介绍污水处理工艺。

在李家河村污水处理站的管道出口,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清水“哗哗”流向回水景观池。这块有“天然污水处理器”之称的人工湿地,占地4000平方米,被鹅卵石间隔成4个弧形水池,按照高低、密疏等级,依次种着美人蕉、梭鱼草、睡莲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通过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实现水体净化,生态功能强大。据新投用的水质监测站上传的最新数据,土河已跻身水质较好的Ⅲ类阵营。

由水改入手,潘塘全面布局,对乡村环境深度治理。如今,水清岸绿,水鸟蹁跹,白鹭成为“常客”,河里的鱼也多了起来。古老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这块拥有原汁原味农耕文化的土地正成为寻找乡愁的极佳去处,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体验诗和远方。今年4月,由湖北美术学院吴宁教授带队的原创团队已深入各个村驻点规划,一村一韵,将推出以农业景观为基本元素的大地装饰艺术。

好山好水

农业上市公司纷纷“建粮仓”

新洲区牢牢把握“粮袋子”安全这一主线,牵手安徽荃银种业、北大荒等农业上市公司,通过小流域治理达到建设武汉东部粮仓的目标。

“已经将首期100余万元土地流转的定金打到了潘塘街。”荃银种业作为粮食产业上游的行业领军企业,用真金白银对土河治理投下了信任票,集储存、烘干、加工、冷链一条龙的粮食闭环仓储中心正在投建。

“好山好水出好粮。”北大荒公司对土河沿岸的土壤进行了多次化验,这里不含重金属,生态与小气候俱佳,土质肥沃,非常适合播种优质水稻。“水的难题解决后,这儿是理想的粮仓。”

目前,这两家龙头正与新洲农投平台合作,采取“保底+分红”模式,统一技术、统一种子、统一回收,统一品牌和销售,将沿岸撂荒的小田归并成大田,彻底解决谁来种田和大规模科技农田的难题,统一灌溉和高标准农田改造也进入提速期。新洲区将复制这一模式,在全区推广建设10万亩优质高产水稻制种与示范种植区。

--> 2024-05-15 土河成金河 新洲区土河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3637.html 1 水忧变水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