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

云梦举办家书文化创享大会——

传承家书文化 共享家风之美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聂杰杰

快节奏的网络时代,家书是一种“从前车、马、邮件都慢”的诗意,散发着浓浓的亲情,传承着优良的家风。

5月13日,云梦县举办“尺牍情深云梦长”家书文化创享大会,来自全国各地文化艺术领域的近百人齐聚一堂,分享家书背后的故事,传承家书文化,共享家风之美。

家书寄语 纸短情长

“亲爱的孩子,你有那么多优点,我也有那么多缺点,可我还是狠心宣告自己的权利,因为我知道你爱我,但爱不等于理解。不!我需要理解你,同时你也需要理解我。”

这是湖南湘潭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谭四红写给儿子的家书——《一位母亲的独立宣言》,落款时间是2019年5月4日。

当时,谭四红的儿子读高一,她一边工作一边陪读。有一天下班回到家,气还没喘匀,儿子跑过来急匆匆说:“妈妈,快点快点!10分钟做完饭,我要提前回教室!” “10分钟?”谭四红无奈地回道:“你以为我是孙猴子?能吹出一桌饭?”儿子随口轻蔑地说,“哼,useless!”

“useless”,没用。这个单词刺痛了一位母亲的心。谭四红决定给儿子写信,诉说心中的委屈,希望获得儿子的理解和尊重。

“我知道你现在正青春,但青春不是自私、自傲和无礼的代名词。我希望用爱来感化你……爱是有底线的,看着你一天天因自我、自负与双亲、同学、老师产生摩擦而耽误了学习,却浑然不觉,我必须说话了。”“我们理解,你只是暂时迷茫,冷静的思考、多次的摔打后,你会认清自己、理解他人,成为一个懂事、坚强、自律、智慧的好青年。但理解是一个多么昂贵的词语呀,它需要每个人换位思考,也包括你。”字里行间,都是一位母亲的爱和良苦用心。

“家书是最直接的心与心的交流,是化解亲子矛盾、处理亲子关系的关键。”谭四红说,儿子读完信后,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她,母子之间的“疙瘩”解开了。

当天,烈士刘胡兰的侄子刘军祥分享了他写给姑姑的告慰信《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散文作家董笑含分享了她写给儿媳的家书《儿媳是亲生的,儿子是捡来的》,字句质朴、情真意切,令在场不少参会人员泪目。

擦亮云梦家书文化品牌

家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是一种社会变迁和文明演进的微型档案。

1975年,云梦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家书实物——两枚木牍。出征士兵黑夫和惊,在烽火壕堑中给家人写下了简短的书信。两封家书,把人们带回2200年前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感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境,诠释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意,给了后人珍视美好情感的文化镜鉴。

“我们在最早的家书中,发现了历史的脉络,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寻找到文化的基因。”县委书记高文峰介绍,近年来,云梦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新要素,大力开展先进文化示范区创建,让文物说话、让文化引流、让文旅赋能,博物馆、楚王城、祥云湾等一批重点项目彰显了文气、聚集了人气。

“家书内容的丰富性、客观性、私密性和情感性,不仅能够还原重大历史事件,补充国家历史的支脉与空隙,而且能够从不同角度袒露尘封已久的个人史、家庭史乃至家族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伦理价值、书法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著名考古学家、湖北省原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振裕表示,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更需要书信文化的和缓与温情,抚慰纾解疲惫而躁动的心灵。

接下来,云梦将持续开展视频书信评选、家书征文、书信邮寄、家风家训展览、“中国家书”展研、“第一封家书”古文诵译等系列家书文化活动,弘扬和传承家书文化,擦亮云梦家书文化品牌。

--> 2024-05-15 云梦举办家书文化创享大会——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3631.html 1 传承家书文化 共享家风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