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

拥有“三集群两基地”,多项科研成果居世界先进水平

荆州建成石油石化装备最全产业链

5月6日,荆州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装配全智能化全电驱船载压裂作业系统。

荆州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刚下线的新能源自动化修井机进行出厂前检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丙全 通讯员 周栎 肖敏 马优铭

50多年前,我国在江汉地区开展石油大会战,始建于甘肃兰州的四机公司南下荆州,制造石油钻井开采装备。

历经半世纪风雨,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三集群两基地”——以四机公司为龙头的油气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长江石化为龙头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嘉华科技、湖北汉科等为骨干的油田化学及智慧油服产业集群,以中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为龙头的油气集输管材生产基地,以长江大学为主的石油石化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中石协专家组来荆州考察时说,荆州已经建成全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最全面的产业链条。

目前,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产业聚集107家规上企业,总产值214亿元,拥有8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国家级平台、20家省级平台,多项科研成果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钻井装备“油改电”

破解“卡脖子”难题

5月8日,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100多台套红白相间的石油开采装备如同“钢铁巨人”矗立其中。3个月后,其中30多台套将运往芜湖造船厂,组装成国内首艘全电驱集成式压裂船。

“这套系统研制历经7个月,推倒重来2000多份图纸。”公司副总工程师汪承材说,这是国内钻采装备“油改电”成果首次运用到海上作业。

长期以来,国内油气钻采装备采用柴油驱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三大核心部件均依赖国外进口。制造一台柴油压裂车需要资金近千万元,其中多半都用来购买三大核心部件,成本高、周期长,国内制造企业利润被严重挤压。

经过多年科技攻关,四机公司在压裂、固井、修井等核心开采装备上率先实现“油改电”,并在“十三五”期间推广应用,其中电驱压裂、修井装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20年5月,由四机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5000型一机双泵电动压裂装备,在重庆涪陵页岩气田正式投入使用,创下国内单机组单日压裂新纪录,标志着国内压裂装备成功破解“卡脖子”难题。曾经被西方国家垄断的中东等高端市场,也逐渐被打开。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降本增效、节能降碳快速推进,钻井装备“油改电”成为必然趋势。汪承材说,电驱压裂车功率大、噪音低,可以24小时作业,比柴油压裂车成本降低过半,效率提升3倍以上。

四机公司还是试制出首台国产全电驱修井机的企业,也是目前国内生产、出口修井机数量最多的企业,率先研制出4大类、7大系列电驱自动修井作业装备,推广应用至30余个国家和地区。今年3月,第24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上,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新能源自动化修井机荣获创新金奖。

钻井液“水替油”

掀开页岩气开发新篇章

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研发人员将一瓶暗黄色黏稠液体缓缓倒入计量杯中。“这是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基液,是钻井液‘水替油’的关键成分。”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嘉华公司董事长许明标介绍,钻井液是油气钻井中必不可少的“流动血液”,能起到带出岩屑、冷却钻具、平衡井下压力等作用,常用的分为水基、油基等类型。

2011年国内页岩气开发刚起步,钻井液技术被国外垄断。重庆涪陵页岩气田从国外引进油基泥浆技术,由于地层差异出现“水土不服”:通井困难,下套管困难,费用居高不下……

许明标团队迎难而上,历时9个月攻关,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套现代油基钻井液技术,成本比国外降低一半。油基钻井液在应用中存在安全、环保等诸多风险,许明标又潜心探索钻井液如何“水替油”。

2023年8月,重庆涪陵页岩气田宣布,一种页岩超滑水基钻井液技术投用,作业效果明显优于前期油基钻井液,成功破解岩层垮塌等问题,成为页岩气水基钻井液重大技术突破。

“相比国产油基钻井液,这种水基钻井液节约30%成本,绿色环保。”许明标说,水基钻井液技术已运用到国内40多口页岩气钻井中。

近两年,许明标团队研发出钻井液调理剂,进入试用阶段。他说,钻井液使用调理剂能快速恢复性能,无需重新更换钻井液。

输送管“油转氢”

老牌工厂挺进新能源赛道

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是国内油气管道制造骨干企业,产品出口沙特、科威特、智利、菲律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年新增订货单年最高突破30亿元。

建厂之初,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便瞄准大口径、长距离油气输送管道市场。2000年“西气东输”工程启动,需要1016毫米大口径X70钢管,国内企业无法生产。公司历时4个月破解技术难题,成为国内首家成功完成该型号钢管国产化试制的企业。20多年来累计为2万多公里“西气东输”管线提供25.6万吨钢管。

螺旋焊管生产车间内,卷管成型工程师田飞正在为新一轮大口径钢管生产做准备。他说,钢管尺寸越大,管径精度越难把握。如今管径提升至2032毫米,管径误差依然要控制到1毫米以内。

当下国内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石化机械钢管分公司立足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聚焦输氢管材产品,开展输氢管道技术调研与研制。

公司副总工程师蔡小青说,输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安全高效。我国现已陆续启动“西氢东送”“北氢南输”“海氢上岸”示范工程,输氢管道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相对传统油气运输钢管,输氢钢管对原材料质量、制管工艺、钢管性能和表面质量等标准要求更高。近年来,公司对标国内外先进制管企业,先后投入近2亿元资金实施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了装备技术性能。    “截至今年3月,公司生产线已经完成改造,已开发了五种规格输氢钢管,只要国家需要,随时都可投入量产。”蔡小青说。

短评

在自主创新中端牢“能源饭碗”

□ 王丙全

推动能源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将关键装备和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前提。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路突破重重技术壁垒,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不懈地自主创新。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产业还存在龙头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等短板,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任重道远。

近年来,荆州将石油石化装备产业纳入11条特色产业链重点发展,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了一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重大装备产品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石油石化装备及油服产业链做大做强。

未来已来,时不我待。面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机遇,荆州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加速跑起来!

--> 2024-05-13 拥有“三集群两基地”,多项科研成果居世界先进水平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3427.html 1 荆州建成石油石化装备最全产业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