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

一水三收 稻虾憨“钱”景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黄敏

稻虾共作,已不新鲜。在此基础上,加上土憨巴或甲鱼会怎样?5月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武汉周渔生态农业公司一探究竟。

苗种繁育取得突破

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九沟村,武汉周渔生态农业公司(简称“周渔生态”)基地的育苗池塘里,竹竿吊起的土憨巴产卵巢,被围成大大的长方形,提起其中的一个,里面布满密密麻麻的鱼卵。

“经过精心呵护,鱼卵孵化、长成两三厘米的小苗,满足自己养殖后出售。”周渔生态总经理周卫国说,目前,公司年繁育土憨巴苗种30万尾,每尾售价2元左右。

为了便于近距离观察,周卫国提前下了几个地笼,网起数十条土憨巴亲鱼。他介绍,土憨巴学名“沙塘鳢”,与人们常吃的财鱼同属鳢科鱼类。

土憨巴是长江水系特色鱼类,它个头小但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其塘口收购价每斤80元左右。”周卫国说。

随着环境变化,野外的土憨巴越来越少。长江十年禁渔后,我省启动科技攻关,对包括土憨巴在内的6种野生鱼进行繁育驯化。2021年,与武汉市农科院合作,周渔生态突破技术难关,成功繁育出土憨巴苗种。

周卫国说,4至6月是土憨巴的产卵季。周渔生态根据沙塘鳢石砾性产卵习性,把圆柱形短管横挂在竹竿支架上,下沉于水中,营造出土憨巴最适应的阴暗环境,让它们将鱼卵产在短管内壁上。

稻虾憨模式探索

土憨巴是肉食性鱼种,主要以小鱼小虾为食,对养殖水质有一定要求。根据这一特性,在专家指导下,周渔生态探索稻虾憨模式:把土憨巴嫁接到稻虾产业,形成稻、虾、憨共生的“一水三收”新模式。

周卫国说,这是一种仿生态综合种植养殖模式。土憨巴对农药化肥极为敏感,在稻虾共作中加入土憨巴,既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又能自然淘汰小虾,控制小龙虾养殖密度。

周渔生态的实践表明,稻虾憨模式下产出的小龙虾,个头大一些,种出的稻米也更加绿色。周卫国说,稻虾憨模式利用自然食物链关系,由土憨巴淘汰小龙虾劣质个体,70%以上的小龙虾规格达到七钱(35克)以上。

周渔生态稻虾憨模式,是全省的示范点之一。目前,稻虾憨综合种养的效益,较传统模式亩平增收1000元以上。

周卫国说,周渔生态已初步形成苗种繁育、稻虾憨综合种养和产品销售的产业链。下一步希望把产业做到标准化、规模化,推动产业提档升级。

试验稻虾鳖新模式

周卫国原在沉湖养殖甲鱼。沉湖“退养还湿”,2020年,他来到九沟村,将这片1060亩的低洼芦苇荡打造成综合种养基地。

稻虾憨模式探索初步成功后,周渔生态又尝试稻虾鳖新模式。记者现场看到,基地里的一大片稻田,已被大号地板砖围住,砖外围还罩着一人多高的围网;稻田四周的水沟里,不时有甲鱼探出圆圆的小脑袋。

周卫国说,稻虾鳖新模式同样是利用自然食物链关系,让甲鱼淘汰掉劣质小龙虾。

随着养殖户越来越多、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小龙虾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周卫国说,稻虾憨、稻虾鳖模式,既可提高小龙虾养殖效益,又可降低土憨巴和甲鱼的养殖成本。

在周卫国看来,稻虾鳖的比较效益,应该比稻虾憨更高。为此,周渔生态已建设了甲鱼孵化池,力争实现年孵化甲鱼苗种60万只,为市民的“菜篮子”提供更多精品,为养殖户蹚出致富的新路子。

--> 2024-05-13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3405.html 1 一水三收 稻虾憨“钱”景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