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3日

村企双向奔“富” 共绘乡村新景

——武汉“国企联村”行动三周年观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通讯员 武组

编者按

党建引领促发展,创新实干谱新篇。

近年来,武汉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开展“强基固本”计划、“国企联村”行动、集聚区“党建引领、融合赋能”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聚焦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中涌现出来的新经验、新亮点、新做法,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武汉农业集团、武汉城建集团、武汉文旅集团……一家家武汉经济的“顶梁柱”国企,带着项目、资金、人才资源来到乡村,和村集体共同创业。

成立合资公司、做大本地品牌、孵化支柱产业……一个个村集体抱团成片,将“空心村”打造成“网红村”,在市场中闯出一片天。

2021年以来,武汉市委组织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会同市国资委在全市开展“国企联村”行动,组织市属国企党委与农村联合党委结对发展,帮助结对联合党委建设一批稳定的产业发展项目、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创新一批高效能乡村治理载体、健全一批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组织一批优秀的乡村文化活动,探索形成“农业生产”型、“文旅融合”型、“农超对接”型、“劳务输出”型、“金融助力”型5类项目模式,着力将市属国企的产业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治理效能,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3年过去,16家市属国企与64个农村联合党委结对,通过市场化方式建设85个产业项目,累计投入项目资金4.89亿元,带动281个村集体年均增收近10万元。

国企与农民怎样相“联”,城市与乡村如何实现长久融合发展?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武汉乡村,探访“国企联村”项目的实际成效。

技术、人才进

村里有了更多乡土特色品牌

“高品质黑皮鸡枞菌零售价可达100元/斤,这比村民以前种水果的价格高了十几倍。”黄陂区罗汉寺街白塘片区党委副书记占红军感叹。

2021年5月,武汉农业集团与白塘片区携手结对,经过多次市场调研,确定了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种植项目。

“农产品要增收,就必须提高附加值,打响自己的品牌。”武汉农业集团项目负责人刘杰介绍,黑皮鸡枞菌等珍稀食用菌生产环节绿色安全,工厂化生产线让生长周期缩短,经济价值高,且城区市场需求逐年扩大,技术及品牌成熟后,营收相当可观。

随后,由市农业集团、罗汉寺街白塘片区5个村组建的经济联合社、湖南蘑蘑哒公司三方共同出资,成立武汉农之兴科技有限公司。

白塘片区综合党委整合白塘村闲置小学和老村委会办公楼等村集体资产、资金,用于厂房建设。街道成立项目协调服务专班,先后协调解决项目土地流转、安装315千伏专用变压器等一批难点问题。农业集团与湖南蘑蘑哒公司出资金、技术,负责产销运营。

很快,一期车间投入生产。“白塘菇”得到市场认可,销往中百集团、盒马鲜生等大型连锁商超。同时,开发干菇礼盒、菌菇酱等深加工产品。

“村里有了自己的乡土品牌和技术,让农民稳定拿工资,再也不用靠天吃饭。”占红军说。

今年食用菌种植工厂还将扩建二期。投产后,预计可年培育黑皮鸡枞菌等珍稀菌菇260吨,实现年产值1600万元,带动村民及村集体创收200余万元。

“国企联村”行动3年来,扶持了一批乡土品牌做大做强。武汉投控集团指导、支持19个结对片区打造农产品品牌,黄桃等十余种产品入列“武商优鲜”“武商优味”,推动“大别山”“绿之仪鸡蛋”等乡村自主品牌走向市场;武商集团在新洲区绿化片区打造3000亩“武商集团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让羊肚菌、小香薯、蓝莓等农产品拿到进入中百、盒马等商超的“通行证”。

龙头项目带

“空心村”蝶变“网红村”

蜿蜒的湖边栈道、精致的联排民宿、成片的景观花田……“没想到自己的家,有一天会变得这样美。”李家店村村民王立举原本鲜少回村,如今每逢节假日,都要呼朋唤友回村住上两天。

李家店村位于江夏区五里界童周岭片区,上连锦绣山、下通梁子湖,前后有广袤的湖滨生态湿地,具备发展农文旅的先天禀赋。

“以前村民不是没想过做民宿产业,可大家想法不一,各干各的,缺乏运营经验,最后都以亏钱退场告终。”李家店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春英说。

“国企联村”行动,带来了武汉文旅集团。“国企带着村民一起干,底气足。”

以党建为纽带,五里界组织片区4村成立股份制经济联合社,和武汉文旅集团旗下林语生态集团共同出资设立村企合资公司——武汉童语欣旅游发展公司,打造“林语未来村”农文旅项目。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脏臭的鱼塘变景观湖,12栋破败的民房翻新成现代民宿,撂荒的农田连片成景。同时,打造餐饮、露营、研学等业态。每逢小长假,“林语未来村”亲子民宿全部客满,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的热度越来越高。

一个个休闲、旅游、康养等产业项目落地,让乡村焕颜升级。

总投资700亿元的武汉城建·融创甘露山文创城选址落地黄陂前川街道青凤片区,覆盖青凤村、顺河村等6个村。

城建集团与青凤片区结对后,采取“国企主导+大项目带动”模式,开发农村劳动力。

在项目带动下,青凤片区先后全资成立青凤同翔建筑劳务公司及人力资源公司,承接文创城部分项目建设,并促进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保洁、保安、餐饮服务人员等第三产业转移。据测算,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3000个以上固定就业岗位。

“原先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村民纷纷返乡,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村民年均增收3万至5万元。”顺河村党支部书记任浩飞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文创城项目经验,打响片区自己的劳务品牌。”

市场力量引

村民自己闯出致富路

“没资产、没产业、没收入,过去村里想发展也无力着手。”回想起2015年刚回村时的状况,江夏区雷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涛自嘲这里是“三无”村。

“无力着手”的局面,在“国企联村”行动启动后开始转变。

雷岭片区下辖的雷岭村、夏山村和艾岭村共同组建联合党委,与汉口银行结对,推进连片发展。

第一步,解决片区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

汉口银行向片区集体经济联合社陆续贷款800万元,用于发展循环水养殖业和蔬菜大棚种植业。碧水清源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建设起78个温控大棚;75亩工厂化生态循环水养殖基地一年产量达到75吨,营收约195万元。两个基地全年带动周边村民参与种植、物流等就业2000余人次。

有了底子,村民创业积极性更高了。

2023年底,雷岭村与夏山村、艾岭村共同组建“强村公司”武汉鼎辉天晟农业发展公司,建成水产、米油、果蔬3条农副产品加工线,延长农产品精加工产业链。

雷岭片区党委搭台,引入本土民企霄垚农业任公司“职业经理人”,负责技术和运营;链接省市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10余个科研院所开展科技下乡及技术指导;市供销社创建农村电商孵化器,推广农产品销售。

“‘强村公司’以市场化手段,盘活片区村集体资产资金,整合本地农企及能人一体发展,让这片‘三无’村有了支柱产业。”王涛说。

“国企联村”行动中,片区抱团,企业赋能,引导村集体自己闯市场。

长轩岭街仙河片区依托丰富山水资源,自主招商引入湖北裕和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公司,共同打造裕和夫子山农旅融合产业园,让农户变租户、资产变股产;五里界锦绣村创办“强村公司”,“三顾茅庐”前往长沙引进有里文化公司,打造“春申里”美食综合体项目,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

“‘国企联村’给村里带来了现代化的产业,还美化了环境、丰富了生活,逐渐吸引年轻人回村发展。”许多村支书欣喜地看到变化。以党建为引领,资源还在源源不断向农村集结,播撒下乡村振兴的希望。

--> 2024-05-13 ——武汉“国企联村”行动三周年观察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3378.html 1 村企双向奔“富” 共绘乡村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