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阅读提要
给基层减负,为基层赋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以“减”让基层轻装上阵,以“赋”让小马车动力强劲,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劲,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厘清城市社区职责事项,继续推动资源下沉、完善服务设施,强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基层,持续推动基层减负。从“切实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毫不妥协,全面检视、靶向纠治,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到“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彰显了解基层之困的强大决心。
为基层减负,不仅在“减”上要下功夫,还要做好加法,在“赋”上出实招。强调明确权责,要求资源下沉,正是从为基层赋能的维度,把“为基层减负”这个命题向前推进。“减”,就是减去一些与基层权责不对等的无谓事项,减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派,减去低效、低质的工作方式。“赋”,则是为了增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在人才配备、资金保障上给予支持,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提高数字赋能水平,赋予一些民生具体事项的办理权责。
社区、街道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与群众打交道最密切的部门。今年2月,中组部、中社部联合印发《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若干措施》,旨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资源下沉,并不是把一些事权“一放了之”,还要考虑基层在人力、设施、水平等方面能否接得住的问题。完善服务设施,不仅仅在于配置智能化办公手段,更在于提高数字化办公效率,打通数据壁垒、促进信息共享,让“算力”解放“人力”,真正提高办事实效。
为基层放权赋能,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人民需要不断“上新”的治理问题。发源于北京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街道被赋予相应的权责,把下沉到综合执法平台的力量统筹起来,有效解决“一个部门难执法、多个部门难协调”的问题。武汉市汉阳区推动房屋租赁备案、就业失业登记等民生审批事项逐级下放,31个社区把办公桌搬进居民小区,依托小区“红色驿站”,可办理数十项民生类“高频事”。重庆以“一张表”简化数据填报、“一平台”优化系统操作、“一件事”强化办事效率,让基层不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多头重复填报表、报数据、交材料。这样一些赋能基层的做法,有创新,有突破,为基层治理更高效、更利民作出有益探索。
给基层减负,为基层赋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以“减”让基层轻装上阵,以“赋”让小马车动力强劲,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劲,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