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激活“第一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

□ 张占斌 杨若曦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

提高认识。当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个别国家不负责任的“脱钩断链”行为,扰乱世界经济链条。从内部条件来看,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房地产、政府债务、金融等领域还存在风险。实际工作中还有人不知道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习惯于走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老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时代发展呼唤着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壮大,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尊重规律。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地方存在干部不想干、不会干等问题,这既与一些干部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关,也与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弊端有关。一些地方、部门行政化方式惯性依然明显、市场化方式运用不平衡不充分等现象,必须得到改变。要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空间,改变空喊口号、不敢作为、不想作为、不会作为、不能作为的不良风气,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一刀切”、乱作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绿色产业转型与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好地发现变局中的规律、现象背后的本质。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人力资本的价值规律,善于爱护人、关心人、保护人、激励人,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有了人的积极性,新质生产力就有了最宝贵的活跃创新因素。

激励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靠创新才能实现。新质生产力主要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要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所有这些,都需要激励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奖励、晋升等,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奖励那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和团队。要培育鼓励创新的文化和社会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创新的优良学风。要为创新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组织创新培训活动,拓宽创新思路和资源。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推动创新,提高创新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鼓励更多人参与创新,确保创新活动的有序进行。

宽容失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宽容失败非常重要。宽容失败并不意味着对失败无所作为,而是要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要在失败后进行总结和改进,以降低未来失败的风险。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按照市场规律考核干部干事创业的制度创新不够,保证市场化方式运用的容错免责机制执行不够,对受到轻处分而能力很强的干部大胆培养和使用不够等问题,这些都容易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加强调创新的价值,并且认识到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开放的创新文化,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尝试和冒险的工作环境。在项目规划和决策过程中,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并制定应对失败的策略和计划,让人们能够从失败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组织团队进行事后回顾和分析,分享失败的经验,以便其他人可以从中受益。全社会要展现出对失败的宽容和支持,鼓励人们勇于尝试,并且在失败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是惩罚。既要奖励成功,也要宽容失败。

体制保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体制保障并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没有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难以得到长足发展。因此,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痛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束缚,赋予单位和个人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制定相关政策,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球配置先进优质生产要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管理、技术、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地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

(作者分别系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2024-04-26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1856.html 1 激活“第一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