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汉灿烂处 问天无尽时

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希望广大航天青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2022年5月2日习近平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两千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在其长诗《天问》里,发出了追寻宇宙奥秘的千年之问。两千多年后,中国航天巡天探宇叩问苍穹,作出“太空探索永无止境”的当世回答。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问天的梦想。从当今航天器的命名中,人们读懂了千年问天的中国式浪漫——

“天宫”遨游、“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深邃的人文关怀,彰显着当代中国人探索、进取、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问天梦想,正在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一点点实现,其积淀而成的航天精神,犹如璀璨星辰,激励无数来者探索不止。

星汉灿烂处,问天无尽时。航天强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逐梦太空,前方是更加辽阔的星辰大海。

“天宫”遨游

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2次货运飞船补给、2次载人飞船发射和2次飞船返回任务,航天员乘组接续飞天圆梦、长期安全驻留。截至目前,已在轨实施了130多个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利用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下行了5批300多份科学实验样品,在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等方向已取得重要成果,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正不断显现。

2024年,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2次载人飞行任务和2次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已于1月圆满完成,后续还将陆续实施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2次载人飞行任务及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执行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目前,驻守空间站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身心状态良好,预计于4月底返回地面。

未来,我国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后续还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据介绍,计划中的扩展舱段将上行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实验装置,扩大应用规模,满足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需求,同时也将升级航天员在轨防护锻炼、饮食、卫生等设施设备,提高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我国还将抓紧研究推动国外航天员以及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

“嫦娥”揽月

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中国人开启了奔向月球的征程。

在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们的共同托举下,“嫦娥”们一次次成功飞天,从嫦娥一号踏梦而行,到嫦娥五号揽月而归,中国探月工程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探月步伐铿锵有力,“嫦娥”家族不断壮大。

当前正在进行的探月工程四期,主要目标是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包括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4次任务。其中,嫦娥四号任务于2019年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2020年12月,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月球正面采回1731克月壤;2024年3月20日成功发射的鹊桥二号中继星,架设地月新“鹊桥”,为探月工程四期以及后续国内外月球探测任务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2024年上半年,还将实施嫦娥六号任务,实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七号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主要到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嫦娥八号计划于2028年前后发射,与探月工程四期各次任务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开展月球资源系统试验验证等。后续国际月球科研站任务,正在深化论证中。

与此同时,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也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文昌发射场配套登月任务的各项测试发射设施设备也将全面启动建设,各系统相关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

“天问”探火

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天问一号任务于2016年1月批准立项,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探测器经过202天4.75亿千米的深空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与火星交会,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施火星着陆。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了“绕、着、巡”三大目标。

浩瀚苍穹上,探测仪开启“捕捉”神秘数据: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祝融号“火星找水”有新发现……根据规划,我国还将陆续实施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等任务。计划在未来10年到15年,对火星上的土壤进行采样返回。

“羲和”逐日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我国探日工程的“探路者”“羲和号”于2021年10月发射升空,与2022年10月发射的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携手探日。两颗卫星同时在轨工作,非常有利于增加卫星的科学产出。

“夸父一号”上的三台载荷的观测数据已对全球试开放。其中,“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载荷的在轨表现最为优秀,迄今已观测到200多个太阳耀斑。HXI载荷提供目前国际上唯一以近地视角拍摄的太阳硬X射线图像,为“一磁两暴”的太阳耀斑观测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观测资料。

“觅音”寻星

“寻另一地球,觅人类知音”。2023年,中国“觅音”计划发出合作倡议,面向全球同行“觅知音”。

“觅音”计划,又称宜居行星搜寻空间计划,目标是通过发射阵列望远镜,以直接成像手段,率先发现和认证太阳系外宜居行星并刻画其宜居性,同时对太阳系天体开展光谱巡天,揭示水的分布,并以高空间分辨率开启中外红波段天文学观测的新纪元。

根据任务规划,“觅音”计划将分阶段建设可扩展的阵列望远镜。这些望远镜将转移至日地L2附近特定轨道,在地面测控支持下进行编队,陆续开展系外行星搜寻、宜居性刻画等科学任务,并实现数据回传。目前,“觅音”计划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即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解决了原理可行性及关键技术攻关途径问题。正处于第二阶段,即演示验证阶段,通过飞行实验,牵引提升并验证核心技术成熟度。第三阶段为工程实施阶段,研制发射阵列望远镜。

2024中国航天继续逐梦太空

全年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


推进探月四期工程,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嫦娥六号探测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极采样返回


载人航天工程将陆续实施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及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迎来首次发射任务


发射海洋盐度探测卫星、电磁监测卫星02星、中法天文卫星、实践十九号等多颗民用卫星


……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电)

--> 2024-04-2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1725.html 1 星汉灿烂处 问天无尽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