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咸丰频道 通讯员 杜迪纳 徐瑶
4月18日,湖北日报联“县”直播“湖北古迹遗址的‘前世今生’”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咸丰县唐崖土司城址,带领网友领略遗址风貌,感受唐崖土司制度变迁和土司社会的生活方式,了解古迹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刚刚下过一场雨的唐崖土司城址显得格外清秀与庄重,沿着青石板路拾级而上,张王庙、石牌坊、衙署区遗址、土司墓葬等重要遗存便进入了视野。
循着镜头,只见两匹石马一高一矮,一公一母,体量庞大、势若腾骧;石人头戴盔帽、身披铠甲、佩剑抱伞,侍立马前。
“石人石马是唐崖土司城址重要的地面文物遗存之一,落成于公元1611年。其雕琢工艺、动态造型、民族风格,都展示了当时地方工匠高超的技艺,也是唐崖土司审美情趣、民族个性的体现。”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工作人员郭丹丹介绍道。
唐崖土司城以山脉、河流、峡谷、溪沟为天然屏障,城内由壕沟、城墙、道路、院落构成多重结构体系,整体布局围绕传统的中轴线展开,鼎盛时期拥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历经元、明、清三代共381年,被誉为“深山里的小故宫”。
“荆南雄镇”石牌坊作为唐崖土司城址现存唯一完整的地面建筑,是土司城的标志,也是现存土司遗址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礼制性建筑和西南土司学习、吸收中原文化的实物见证。
2015年7月,唐崖土司城址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一起作为中国“土司遗址”项目成功申遗,成为我国第48个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中国土司遗址作了如下评价:“土司遗址”系列遗产,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这一管理智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并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
近年来,咸丰县累计投入2亿多元,实施唐崖土司城址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30多个项目,出版10余本研究性书籍和小说,并以唐崖土司城址及其历史故事为依托,编排大型南剧《唐崖土司夫人》。
“我们正积极申报,拟建设一个集收藏、展示、教育、保护、研究于一体的土司遗址专题博物馆,对中国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进行全方位阐释展示。”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主任申艳说,目前该项目已被纳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库。